餐条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比赛比分

文章内容

土耳其vs乌克兰国力-土耳其vs俄罗斯结果

tamoadmin 2024-11-02
古代丝绸之路为什么不走乌克兰?这样不就可以直接到达中欧了吗?也不用走土耳其海峡了土耳其当时是波斯帝国,经济实力十分雄厚,已经是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国家了,乌克兰当时

古代丝绸之路为什么不走乌克兰?这样不就可以直接到达中欧了吗?也不用走土耳其海峡了

土耳其vs乌克兰国力-土耳其vs俄罗斯结果

土耳其当时是波斯帝国,经济实力十分雄厚,已经是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国家了,乌克兰当时人烟稀少,交通也不便利。丝绸之路是贸易路线,只能往人多的地方走。打个比方,丝绸之路的马队有100匹马,其中10匹驮给养,其他的驮货物,到波斯卖掉驮给养的几匹马以及部分马匹货物,到人多的地方就不发愁给养,这样就能少带给养,这样一路走一路卖,过了海峡是希腊,同样是人多的地方,又卖掉一部分,到意大利后继续卖,最后卖完货物了,再往回走,收购当地的货物和马匹,一路走一路收。如果走你说的路线,首先是路上地广人稀,不好补充给养,这样就得匀出更多的马匹驮给养,不划算,第二,这些地方不发达,丝绸卖不出去,也收不上好的货物,也是不划算。一般的商队都是这样的,他们的货物马匹都会在路上卖掉,回来的路上再收购马匹货物。毕竟是跑几万里路,没个统筹计划是不行的。基本路线是(按现在的地名),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巴格达,巴士拉),叙利亚(大马士革),土耳其,希腊,意大利,法国

俄土战争土耳其,为何打不过俄国,是因为他们太弱了吗?

俄土战争一共打了十二次,严格算的话其实是十一次,因为第十二次是十月革命后欧洲围攻苏联,土耳其只是作为殖民地国家提供了些后勤保障。十一次战争从1676年绵延至1917年,打了快250年,比英法的百年战争还漫长。如果奥斯曼一次都没赢的话,早早就被打崩溃了,根本坚持不到1917年。

但奥斯曼确实输多赢少,我统计了一下,他们只赢了三次,第一、三和十一次可以认为是奥斯曼获胜。平了两次,分别为第四和第九次。其他六次全输了,一路让俄罗斯推进到黑海,完成了最重要的扩张。

由上面的统计我们可以发现,奥斯曼帝国的胜利是间断性的,没有完成连胜,所以其实扩张的领土非常有限。而沙皇俄国是在第五、六、七、八次俄土战争中取得了一波连胜。正是这波连胜在漫长的战争中起了决定性作用,也就是重要的领土扩张,沙俄获得了乌克兰这样的粮食基地,黑海的出海口,并突破了高加索山的阻隔。

至于奥斯曼帝国为什么打不过沙俄,甚至最后弄到彻底崩溃,变成现在的土耳其,其实是和他们的国家属性有关的。奥斯曼帝国从建立开始就是有游牧文明属性的国家,在生产方面相对滞后,需要靠战争掠夺来维持统治需求。所以他们必须不停的发起战争,在军事力量强大的时候它可以称霸西亚到东欧广大区域,打的四方臣服。同时也可以认为是四面树敌,其实俄土战争有好几次是奥斯曼正和沙俄死拼,后面被希腊之类的国家捅刀子输掉的。

我们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在政治上奥斯曼的失败决定了战争的不顺利。而国家特性也决定了奥斯曼在战争中一旦没有收获就会越来越衰弱。当衰弱到极限时,战争也解决不了问题了。第十一次俄土战争奥斯曼大获全胜,完全攻占高加索地区,并进军南部平原,再打下去沙俄很可能要灭国的。可是奥斯曼帝国却崩溃了,最终沦为法国的殖民地。

其实老朽认为奥斯曼的崩溃与满清的衰弱,最终变成亚洲一西一东的病夫,正印证了《司马法》中的一句话: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为什么土耳其这个国家愿意配合俄罗斯,要将黑海舰队遇到攻击的事情查清楚?

为什么土耳其这个国家愿意配合俄罗斯,要将黑海舰队遇到攻击的事情查清楚?

因为这对于土耳其来说,是有利可图的,如果乌克兰能够继续运输粮食,那么伊斯坦布尔出海口则能继续通航,土耳其也能够收持续受益。因为俄乌开战以来,尽管俄乌两国相互轰炸基础设施,但乌克兰出口世界的黑海粮食走廊一直没有被俄罗斯关闭。

直至乌克兰在塞瓦斯托波尔实施恐袭俄黑海舰队的情况被查明,俄总统指出,乌克兰在“西方监护人”的支持下,利用粮食运输走廊袭击保护航线安全的克里米亚船舶。而俄罗斯国防部在10.31日表示,“在乌克兰方面接受不将该线路用于军事目的的义务之前,谈不上保证任何目标在指定方向上的安全。”

也就是说只要乌克兰攻击保护航线安全的黑海舰队,那么俄就会关闭其运粮通道。如果运粮通道被关闭,那么土耳其出海港口则收不到通道费用,同时彰显不出土耳其在黑海的影响力!只要土耳其配合俄查明黑海舰队是怎么被攻击的,只要乌克兰承诺不再攻击黑海舰队,那么土耳其就会持续受益!

土耳其配合俄罗斯,将黑海舰队遇袭事件查个水落石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非表明土耳其已经偏向俄罗斯了,而是保持中立公正的态度。毕竟俄乌之间谈成粮食外运协议,土耳其从中参与了斡旋,并且也得到了联合国的认可,把乌克兰和俄罗斯的粮食运到非洲以及世界各国需要粮食的地区,是符合全球利益的。而土耳其作为掌控黑海的门户-博斯普鲁斯海峡,土耳其当仁不让,义不容辞,也是完全可以发挥作用的。

至于现在俄罗斯查明的英国人参与了协助乌克兰利用外运粮食的船只作为掩护,安排潜水员发动无人潜艇,攻击俄罗斯黑海舰队等等行为。这是完全破坏粮食外运协议的赤裸裸的破坏行为,不应该支持也应该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

正如埃尔多安所言,在俄乌冲突的过程当中,土耳其保持中立的立场。这显然帮助土耳其能够买到俄罗斯比较便宜的石油天然气,而且也答应埃尔多安,未来将在土耳其建设一个能源枢纽俄罗斯的油气资源先运到土耳其,然后通过土耳其卖到欧洲。这个生意真的非常有利可图。

因此土耳其既不想得罪乌克兰,也不想得罪俄罗斯,只想秉公而已。土耳其愿意配合调查,其实就是开放博斯普鲁斯海峡。让一部分俄罗斯的军舰或者人员进出。同时将一些监控的情报信息拿出来共享。在这个过程当中,英国人美国人在其中做了一些什么,很难逃过土耳其的眼睛。

如果土耳其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因为自己北约的身份而偏袒同样是北约盟国的英国,而是保持公正的态度。那么显然能够更好地获得俄罗斯方面的认同,未来土耳其与俄罗斯的合作还会稳定和发展。这也符合土耳其的国家利益。

乌克兰相当于中国哪个省面积

导语:乌克兰分为24个州,1个自治共和国,2个直辖市和27个一级行政区。那么乌克兰相当于中国哪个省面积?乌克兰面积相当于中国哪一个省?下面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乌克兰相当于中国哪个省面积

乌克兰相当于中国青海省或者四川省。乌克兰国土面积603,62公里,是欧洲面积第二大的国家,仅次于俄罗斯。与中国各省的面积对比,较为接近的有2个省,青海是72万平方公里,四川是48.5万平方公里,差距约12万;较为接近的是把四川省加上重庆的8.3万,总面积是568,000平方公里。

乌克兰地理位置重要,是欧洲联盟与独联体特别是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交叉点。乌克兰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市场之一,也是资本主义国家。是世界上第三大粮食出口国,有着“欧洲粮仓”的美誉,其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20%。乌克兰工农业较为发达,重工业在工业中占据主要地位。

乌克兰经济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乌克兰经济结构相对单一,尤其是缺乏油气资源,经济严重依赖外部资金、外部市场和进口能源。值得一提的是,乌克兰农业主要集中在西部,工业主要集中在东部。乌克兰农业条件十分良好,拥有“欧洲粮仓”之美誉,特别是农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39%,农业对GDP的贡献率超过10%。但是,乌克兰农业投入不足,仓储和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缺乏深加工能力,出口以原料为主,附加值不高。乌克兰在工业领域,制造业发展相对滞后,主导产业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较弱。乌克兰的产业主要包括农业种植业、钢铁业、军工、IT业等。出口市场主要是欧盟、俄罗斯等。油气资源是主要进口商品,依赖从欧洲反向进口俄罗斯的能源,价格偏高且受制于外国。

值得一提的是,乌克兰曾加入了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而且乌克兰积极融入欧洲,与欧盟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和联系国协定,经济制度正在与欧盟接轨。乌克兰还与加拿大、欧盟、格鲁吉亚等46个国家(地区)签署了17个自由贸易协定。

乌克兰工业

2011年,乌克兰工业产值11203亿格里夫纳(约合1396亿美元)。全年工业产值同比上升7.6%,其中开采业上升7.2%,机械制造业上升17.2%,冶金业上升8.9%,加工业上升8.2%,轻工业生产上升7.7%。

乌克兰农业

2011年,乌农业产值2651亿格里夫纳(约合330亿美元),较上年增加17.5%。粮产量5670万吨。畜牧业同比增长3.5%。

乌克兰旅游业

2011年,乌接待外国游客123万人,其中俄罗斯48.9万,占游客总数的39.8%,其他来源国为波兰(13.7万)、白俄罗斯(10.5万)、德国(7万)、美国(4.4万)等。现全乌共有7400余家企业从事旅游业,其中有3500家旅行社,1700多家宾馆、旅店,2600余家疗养院。截至2011年底,乌共有1300多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60多处历史文化古迹,23个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天然公园(总面积77.19万公顷)。主要景点分布在基辅、克里米亚半岛、敖德萨、利沃夫、外喀尔巴阡山、切尔尼科夫等地。

乌克兰对外贸易

2011年,乌同216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联系,对外商品贸易总额为1510亿美元,同比上升34.7%,其中出口684亿美元,同比上升33%,进口826亿美元,同比上升36%,逆差142亿美元。乌主要出口国分别为俄罗斯(28.9%)、土耳其(5.4%)、意大利(4.4%)等,主要进口国为俄罗斯(35.2%)、中国(9.2%)、德国(8.3%)等。主要出口产品为黑色金属及其制品、无机化学材料、化肥、木材、纺织品、铝制品、机车等,主要进口产品有天然气、石油、地面交通设备、纸张、塑料制品、药品、粮食和车床等。

昔日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是如何沦落成为欧洲病夫的?

公元1681年,奥斯曼土耳其获得了右岸乌克兰的宗主权。此时的奥斯曼土耳其的疆土面积已到达最大。1683年奥斯曼土耳其与欧洲数个基督教国家开战,围攻奥地利维也纳失败。这是奥斯曼帝国第二次围攻维也纳,上一次围攻维也纳是1529年。不同的是,上一次是围攻无果主动撤退,这一次却是奥斯曼帝国大败。之后奥斯曼军队遭遇了一系列失败,一直到1699年,参战各方均无力再战,奥斯曼帝国与奥地利极其盟邦签署了《卡尔洛维茨条约》,这场战争才结束。

《卡尔洛维茨条约》不仅意味着奥斯曼帝国扩张的终结,还意味着奥斯曼帝国开始走向衰落。条约规定,匈牙利不再属于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因此丧失了大片领土。

这只是开始,之后的两百多年,奥斯曼帝国屡战屡败,领土不断萎缩,直至最终崩溃。19世纪初期,拿破仑就称其为“欧洲病夫”。

之前奥斯曼帝国几乎是吊打欧洲各国,就在第二次维也纳战败前,哈布斯堡还需要向奥斯曼帝国纳贡。黑海是奥斯曼帝国的内湖,大半个地中海也归奥斯曼帝国所有。就连东南亚苏门答腊岛上的亚齐也承认奥斯曼帝国的宗主权。

为什么仅仅过了两年,奥斯曼帝国就从巅峰走向了丧师失地的境地?为什么在之后的两百多年时间,奥斯曼帝国没能再续辉煌,而是苟延残喘直至崩溃?

单纯了解一次战争,或者某一段历史,显然无法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只有了解奥斯曼帝国的整个历史,才有可能理解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然而在西方中心论的话语下,奥斯曼帝国的历史充斥着各种刻板印象。卡罗琳·芬克尔教授试图打破人们的刻板印象,尽量以一种更加中立的角度叙述这段历史,她推出了自己的著作《奥斯曼帝国:1299-1923》。这是英语世界第一本大量运用奥斯曼土耳其语原始材料写成的奥斯曼通史,在土耳其大受欢迎。

卡罗琳·芬克尔是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奥斯曼史博士,奥斯曼研究专家。她在伊斯坦布尔生活了15年之久,对土耳其有着深刻了解。

《奥斯曼帝国:1299-1923》讲述了奥斯曼帝国自13世纪末建国起,至1927年土耳其国父穆斯塔法·凯末尔发表伟大演说之间的悠久历史。为我们展现了奥斯曼帝国登上霸主之位,到一步步沦为欧洲病夫,直至最终崩溃的历史脉络。

纵观奥斯曼帝国六百余年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军制、税制以及认同感,这三样东西与奥斯曼帝国的兴衰有着密切的关联,几乎左右着帝国的兴衰。

一、从帝国支柱到叛乱之源的禁卫军

禁卫军是奥斯曼帝国的一支特色军种,在帝国不断崛起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初,奥斯曼军队只是一支掠夺联盟,其成员很杂,宗教色彩很淡,其中有大量的基督徒。

随着征服疆域的扩大,奥斯曼开始采用少年征兵制度,建立了禁卫军。

奥斯曼人征发十几岁的少年,对他们进行军事训练以及文化教育,灌输效忠苏丹的信念。这些少年大多来自基督教家庭,主要是巴尔干地区。进入禁卫军的少年会被强制改宗。

禁卫军被视为“苏丹的奴仆”,成了奥斯曼帝国的主力,在帝国扩张的事业中功不可没。治理帝国的官员,也基本上来自禁卫军。

然而禁卫军是一把双刃剑。一代苏丹去世后,他的继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就必须讨好禁卫军。通常的做法就是给予赏赐,比如出征前发钱,征服新区域后分战利品。

于是,禁卫军的势力越来越膨胀,甚至能够废立苏丹。

18世纪的时候,禁卫军势力很大,但战斗力却已经很弱了,完全沦为乌合之众。大量闲杂人员混进了禁卫军,领着薪水,但训练几乎没有。而兵变却愈发频繁,只要不合意就发动兵变,禁卫军已成为帝国的痈疽。

此时的奥斯曼帝国,面对北方新兴强敌俄罗斯,毫无抵抗力。苏丹塞利姆三世试图改革,结果却命丧禁卫军之手。

19世纪上半叶,马哈茂德二世终于废除了禁卫军,成立了新军,展开改革,然而为时已晚。

长期以来,为了维持禁卫军的忠诚,帝国的财政已经耗尽,而禁卫军的频繁兵变引发的混乱,更是破坏了经济和国家的统一。

17世纪末,为了应对国内外的危机,获取更多的财政收入,奥斯曼帝国不得不饮鸩止渴,进行了税制改革,结果导致了更加严重的后果。

二、不完善的税制与地方豪强的出现

1683年,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王朝开战。维也纳围城战败后,奥斯曼遭遇了一系列失败。

此时奥斯曼帝国的财政已经枯竭,财政枯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战争开支、用于皇室的奢靡开支、全球商路变化导致贸易垄断收入剧降等等。

为了应对危机,帝国进行了税制改革。所谓的改革就是将包税制的三年期限改为终身制。

所谓的包税,就是将一个地区的税收权拍卖给个人,这个人先掏钱给帝国政府,然后他再向地区征税,以获得差价来为自己谋利。

这种税制本身就很落后,原本的三年期限,还可以稍微防止地方势力坐大。但是为了应对危机,包税变成了终身制后,一些地方势力迅速膨胀,成为地方豪强,拥有了跟中央叫板的实力。

时间一久,地方豪强就可以截留税收,奥斯曼帝国不得不派兵镇压豪强。而用兵就意味着要消耗更多的财政收入,也就不得不将更多地区的包税期限变成终身制,由此陷入恶性循环。

地方豪强实力的膨胀,不仅消耗了帝国的实力,而且导致了分离主义。

19世纪,一些地区独立,跟地方豪强的实力膨胀有着很大的关系。比如埃及、叙利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等地。

财政收入不足以及对外战争的失败,还导致了另一个严重后果。帝国不得不向西方列强借外债,也就给了列强干涉内政的理由。

19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其实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帝国政府欠着大量外债,国内大量产业也都掌控在西方列强手里。地方豪强更是成为列强用来对付帝国政府的工具。比如巴尔干半岛诸多国家的独立背后,就有西方列强的操纵。

奥斯曼帝国之所以还能存续,完全是由于列强之间的矛盾,他们需要在这里维持势力平衡。

三、认同危机

卡罗琳·芬克尔在叙述19世纪的奥斯曼帝国时,强调了认同危机。事实上,从整个叙述来看,认同危机从奥斯曼帝国建立时就存在。

奥斯曼帝国的起始时间被定在1299年,这个时间是奥斯曼人自己定的。这年并没有发生什么重大的有意义的事情,纯粹是因为吉利。按照伊斯兰历法,这一年是700年,一个新纪元的开始。将建国时间设在这一年,就是为了增强认同感。

事实上,奥斯曼人第一次现身史书,是在1301年,奥斯曼军队在一次战役中击败了拜占庭军队。

为了证明建国的合法,奥斯曼帝国史学家在15世纪编造了一个梦:第一任苏丹在圣人家中留宿时,梦见肚脐上长出一棵大树,树荫笼罩了全世界。圣人解释说,这意味着真主将皇帝的宝座赐予你和你的子孙。

14世纪,奥斯曼只是西亚地区诸多土库曼部落中的一支。他们不断吞并周边的其他小国,到了14世纪末,成为最具威胁的力量。为了提高自身血统的高贵,奥斯曼人自称祖先来自土库曼的乌古斯部落,实际上这无法考证。

攻占君士坦丁堡后,奥斯曼帝国以罗马帝国继承者自居,暂时得到其治下的基督徒的认同,但是西方国家是完全拒绝的。

1478年,克里米亚汗国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庸,带来了一项政治资产,就是克里米亚汗国是成吉思汗的后裔。

但是在伊斯兰世界,奥斯曼帝国依然有很多竞争者,比如伊朗的萨法维王朝,埃及的马穆鲁克。

16世纪,奥斯曼帝国消灭了马穆鲁克王朝后,获得了圣地保护者的称号,算是得到了一半穆斯林的认同。而另一半穆斯林,萨法维王朝依然不认同奥斯曼的领导地位,双方打了几百年。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封建王权逐渐不再被认同。

19世纪,民族主义泛滥,奥斯曼帝国境内生活着许多民族,并没有一个主体民族。由于帝国之前实行宗教宽容政策,虽然伊斯兰教被奉为国教,但穆斯林并不占主体地位。在西方列强的操纵下,地方豪强的怂恿下,奥斯曼帝国境内分离主义愈演愈烈。

为了应对认同危机,奥斯曼帝国先后提出奥斯曼、伊斯兰、泛土库曼等等身份,希望获得民众广泛认同,但全都失败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的领土所剩无几,人口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此时凯末尔提出的土耳其人身份获得了普遍认同,也铸就了现代土耳其国家。

不过,曾经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奥斯曼帝国已经不复存在了。

四、奥斯曼帝国到底因为什么而衰落?

卡罗琳·芬克尔在《奥斯曼帝国:1299-1923》的叙述中,军制、税制以及认同感是驱动奥斯曼帝国扩张的三驾马车,当帝国扩张结束时,这三架马车却没能维持帝国的持续发展。

当奥斯曼帝国走向衰落时,历代苏丹都力图改革,想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维持帝国的荣耀,这三架马车已经成了阻碍。

但是,军制、税制和认同感的落后并不是导致奥斯曼帝国衰落的原因,这三者的落后其实是奥斯曼帝国衰落的表现。帝国的衰落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对比一下东方的中国,奥斯曼帝国一直在跟西方接触,而且很早就开始向西方学习,但最终依然沦落到任人宰割的境地。而东方的中国,在19世纪后期才开始学习西方,最终也沦为了半殖民地,结局非常相似。

两国有相似性,经济结构上都是以农业为主体,政治体制上都是专制王朝。无论是早改革,还是晚改革,两国都没有及时触及最根本的经济层面,也就是没有跟上工业化的脚步。这是两国落后的根本原因。

改革仅仅局限于军事技术层面,后期则是全盘照搬了西方政治体制。但是落后的农业经济根本无法支撑这种改革,最终导致了两国都沦为了半殖民地国家。

只是中国相对幸运一些,在认同感上没有太大问题,也就避免了奥斯曼帝国分裂为40余国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