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19岁以下女子vs斯洛文尼亚19岁以下ds,科索沃1999
1.科索沃战争是哪年爆发的?引发这场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2.介绍一下科索沃战争
3.科索沃战争启示录:美国坑欧盟,限制俄罗斯,中国能置身事外吗?
4.科索沃的科索沃的教训
5.科索沃战争真实原因
6.科索沃战争是信息化战争吗
科索沃战争对中国的损害是:1999年5月7日出动B-2轰炸机、用5枚精确制导对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进行袭击,造成3名记者死亡、20多位外交人员受伤、馆舍严重毁坏。
科索沃战争由科索沃的直接引发、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推动下、发生在20世纪末的一场重要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其持续时间从1999年3月24日至1999年6月10日。科索沃战争以大规模空袭为作战方式,美国为首的北约凭借占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和高技术武器。
对南斯拉夫联盟的军事目标和基础设施进行了连续78天的轰炸,造成了1800人死亡,6000人受伤,12条铁路被毁,50架桥梁被炸,20所医院被毁,40%油库和30%的广播电视台受到破坏,经济损失总共达2000亿美元。
科索沃战争是一场背景深刻、影响广泛的现代局部战争,对世纪之交的国际战略格局和军事理论的发展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战争结束后,俄罗斯彻底被挤出了在东欧的原有势力圈。
扩展资料:
影响战略格局
科索沃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进程面临严峻挑战,但向多极过渡的大趋势并未逆转;大国力量对比严重失衡,但美国恃强独霸仍力不从心 ;联合国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但联合国仍是当今世界不可或缺的国际安全机制组织。
国际法准则受到美国“新干涉主义”的严重践踏,但认同“高于主权”的国家不多;世界和平遇到新的严峻挑战,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潮流 。科索沃战争作战行动呈现战场空间扩大、持续时间压缩、人力密度减小、战略指导直接等新特点。
以及突然性、集中火力、精确行动、联合作战等作战原则;要求军队战斗力战场感知力要强、作战指挥效率要高、战场生存力要强、后勤保障能力要强,促进了军事理论的发展。
百度百科-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战争是哪年爆发的?引发这场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1998年,美国和北约就在对南联盟发动空袭,但没有美国的帮助,北约也难以达到目的。
1998年2月,南联盟共和国军和科索沃解放军发生冲突。
1998年6月和7月,科索沃解放军逐渐占据优势,于是南斯拉夫军开始发动反攻并持续到9月。随着战争的进行,成千上万难民背井离乡,无数家庭妻离子散,这是一场人道灾难。尽管国际社会进行了多番调解,但冲突还是在不断升级。
1999年1月8日,科索沃阿族武装“科索沃解放军”对南斯拉夫军队运输车队发动突然袭击并了8名南军指战员。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驻科索沃观察团就此问题与“科索沃解放军”进行了谈判。
1999年1月12日,“科索沃解放军”同意无条件释放8名南斯拉夫士兵。
1999年1月15日,塞尔维亚警察部队在拉察克和佩特罗沃两个村庄搜捕警察的凶手时与阿族武装分子发生激烈冲突,至少有15名阿族武装分子被打死,1名欧安组织观察员受伤。
1999年1月16日欧安组织驻科索沃观察成员称,他们在科索沃南部拉察克村附近山谷中发现45具阿族平民尸体。此事立即在国际社会中引起强烈反应。对此,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米洛舍维奇17日发表声明,指责欧安组织驻科索沃观察“散布谎言”。
1999年1月20日,北约开始针对科索沃危机的军事调动。
1999年1月29日,由英、法、美、意、德、俄六国组成的前南问题国际联结小组外长在伦敦发表声明,要求科索沃冲突各方于2月6日在法国开始举行谈判,并在7天内达成“允许科索沃实现实质性自治的协议”。
1999年2月3日,联合国安理会发表声明,强烈敦促南联盟科索沃冲突各方“积极、真诚和无条件地”参加和平谈判,为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创造条件。
1999年2月6日,在美国和北约的压力下,塞尔维亚和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代表在巴黎附近的朗布依埃举行和平谈判,谈判的基础是美国特使克里斯托弗·罗伯特·希尔草拟的方案。该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尊重南联盟的领土完整,科索沃享有高度自治,南联盟军队撤出科索沃,“科索沃解放军”解除武装,按当地居民人口比例组成新的警察部队维持治安,北约向科索沃派遣多国部队保障协议实施。
但是双方都不接受方案中所提的要求,阿尔巴尼亚族坚持要最终走向独立,并且不愿解除武装;南联盟则不同意科索沃获得自治共和国的地位,亦反对北约部队进驻科索沃。但是,主持谈判的美国和北约表示,这个方案的80%内容不许改变,必须接受,否则拒绝的一方将受到惩罚,其中对南联盟而言将遭到北约的军事打击。在谈判陷入僵局后曾一度休会。
1999年2月14日,前南问题国际联络小组决定把谈判达成协议的日期限定在2月20日中午12点。
1999年2月20日,前南问题国际联络小组决定将谈判期限再延长3天,即谈判双方必须在巴黎时间23日15时之前达成和平协议。
1999年2月23日,前南问题国际联络小组宣布,参加朗布依埃科索沃和谈的南联盟塞阿两族代表已就科索沃实质性自治问题达成一致,有关履行该协议的会议将于3月15日开始在法国举行。
1999年2月26日,南联盟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统一民主运动副希塞尼发表声明说,在法国朗布依埃参加科索沃和谈的阿族代表团两天前决定组成“科索沃临时”,并任命“科索沃解放军”发言人亚库普·克拉斯尼奇为“临时总理”。
1999年3月15日复会,阿尔巴尼亚族代表于18日签署了协议,但塞尔维亚方面仍然拒绝签字。
1999年3月19日,北约向南联盟发出最后通牒。
1999年3月24日,北约秘书长哈维尔·索拉纳在布鲁塞尔宣布,由于“最后外交努力”失败,以“保护”之名,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盟军”的空袭行动。
1999年3月28日,北约开始了第二阶段空袭,目标转为对北纬44度以南的南斯拉夫人民军地面部队和军用物资进行攻击,企图破坏南的战争机器,迫使南屈服。
1999年4月13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对南联盟的空袭进入第三阶段,扩大空袭范围,增加空袭强度。北约对南联盟境内的所有军事目标进行24小时不间断轰炸;另一方面,为了削弱南联盟人民的抵抗意志,北约还对南联盟的民用设施,如桥梁、铁路、公路、工厂、电视台、通讯系统和电力系统等进行狂轰滥炸。此外,美国还向巴尔干派遣地面部队和“阿帕奇”攻击直升机,为地面进攻作准备。
1999年5月7日出动B-2轰炸机、用5枚导弹对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进行袭击,造成3名记者死亡、20多位外交人员受伤、馆舍严重毁坏。
1999年春,北约对南联盟发动40多次空袭行动。出于政治考虑,美国不愿发动地面攻击。
1999年6月,北约组织授权北约秘书长哈维尔·索拉纳批准对南斯拉夫实施空袭以迫使南总统米洛舍维奇就范。
1999年6月2日,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接受了由俄罗斯特使切尔诺梅尔金、芬兰总统马尔蒂·阿赫蒂萨里、美国副卿斯特普·塔尔博特共同制定的和平协议,该协议在坚持原朗布依埃方案基本内容的同时,强调了通过联合国机制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并对此作了具体规定。根据这个协议,进驻科索沃的多国部队将按照联合国宪章精神建立,科索沃未来自治地位的确切性质将由联合国安理会决定,难民返回家园的安排也将在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的监督下实施。
1999年6月3日,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议会通过了接受上述协议的决议。
1999年6月9日,北约代表和塞尔维亚代表在马其顿签署了关于南联盟军队撤出科索沃的具体安排协议,南联盟军队随即开始撤离科索沃。
介绍一下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战争是在1999年3月24爆发的,这场战争从爆发时到结束,一共持续了79天的时间,而引发这场战争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对科索沃进行干预,造成民族之间有内部矛盾从而引发的一场战争。
科索沃的历史背景是科索沃在塞尔维亚的边缘面积将近有1万平方公里,其中科索沃地区是有着丰富的矿产,自然也非常的丰富,在很久之前就已经是很多国家想要去争夺的地位,但是科索沃要从塞尔维亚独立出来,主要是因为科索沃在早期其实是塞尔维亚王朝的中心,而且赛维亚人也一直将科索沃看作为民族的起源,尤其是很久之前的塞尔维亚人,是从科索沃这个地方逐渐向其他地方发展的,所以科索沃这个地方对于塞尔维亚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塞尔维亚眼中也一直认为科索沃是塞尔维亚的一部分,也是政治文化中心。可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塞尔维亚这个帝国越来越衰落,其中土耳其也开始对塞尔维亚进行抢占,在1459年的时候,彻底让塞尔维亚这个国家灭国。
到了九几年的时候,科索沃虽然名义上属于塞尔维亚人,可是科索沃已经并没有受到南联盟的管辖,也一直往独立的方向进行发展,尤其是在得到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支持下,很多国家也承认科索沃开始选择独立。所以矛盾就在科索沃和塞尔维亚之间产生,双方虽然也一直在进行着谈判,但是科索沃一直想要独立,而塞尔维亚一直不愿意科索沃去独立,这导致谈判无法真正的进行下去,再加上美国一直煽风点火,就在科索沃产生了一场战争。
最后科索沃在08年的时候宣布了独立,只是因为很多国家不承认科索沃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所以科索沃在目前国际社会上的地位也是有着一定的影响。
科索沃战争启示录:美国坑欧盟,限制俄罗斯,中国能置身事外吗?
“科索沃战争”
1. 1996年—1999年: 塞尔维亚和南斯拉夫安全武力和科索沃解放军(一支追求科索沃省独立的阿尔巴尼亚人游击队)的战争。
1. 1999年: 南斯拉夫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之间的战争。从3月24日至6月10日[1],当北约攻击南斯拉夫目标时,阿尔巴尼亚人游击队持续与南斯拉夫武力战斗,在这段期间,战乱造成了科索沃的人口大灭绝[2]。
科索沃的情势造成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关切,为维持欧洲的区域稳定而出面调解,双方在巴黎进行谈判,北约提出的议案,包括同意科索沃继续自治三年,公民咨询的方式决定未来政治走向(即迈向独立 ),并由北约进驻军队维持和平。但塞国总统米洛舍维奇以外国部队进驻南斯拉夫是侵犯主权的行为而予以拒绝,双方始终没有达成协议。
在1999年3月23日的最后通牒时效过后,美国克林顿宣告终止外交努力,开始对南联实施空中攻击,南联的回应则是大举进军科索沃,以更残酷的种族净化政策,驱逐阿裔人民离境,造成欧洲二次大战以来最大的难民潮。经78天轰炸,南联遭受相当大的牺牲。
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被北约的美国B-2轰炸机轰炸(或称五八),北约则旷日费时,面临是否出动地面部队的抉择,双方相峙不下。最后由联合国安理会出面斡旋,承认科索沃是南斯拉夫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阿裔解放军必需解除武装,停止军事行动。南联则从科索沃撤军,允许阿裔人民回乡重建家园,并接受联合国维和部队的监督(北约可以在联合国旗帜下参与),于是科索沃战争在北约、南联各自让步下宣告终止。
科索沃的科索沃的教训
1999年3月,科索沃战争爆发,美国为首的北约,主动点燃巴尔干半岛这个欧洲的“火药桶”,深刻地改变了冷战以后的国际格局。
在这场战争中,新成立的欧元被重创,美国利用挑起战争的方式,直接阻击了欧元,同时让近1万亿美元的欧洲资本,跑去美国“避难”。
与此同时,科索沃战争还迫使南联盟分裂,把俄罗斯彻底挤出了东欧势力版图,为后来北约进一步东扩,扫清了障碍。
最后,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也没能置身事外,我驻南联盟大使馆无故被炸,事后美国只给出一个拙劣的借口敷衍了事。
如今20年过去了, 历史 还在不断重演,当然我们回望科索沃战争的这段 历史 时,能够从中得到那些启示呢?
美国在科索沃战争中,又分别坑了欧盟和俄罗斯什么东西?为何远在万里之外,跟这件事无关的中国,也被卷入其中?
1991年,苏联解体后,美国表面上答应俄罗斯,保证北约不东扩,但转身就把“弃约”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开始积极谋划北约东扩。
到1999年3月12日,中欧的捷克,波兰,匈牙利三国加入北约。从地缘政治上来看,传统西欧强国的势力范围,已经被北约囊括殆尽了。
欧洲剩下的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包括其它一些东欧卫星国,都是传统沙俄势力范围。
换句话说,北约想要再次东扩,就必须跟俄罗斯直接对上。但当时苏联解体没多久,俄罗斯国力急剧衰退,在与美国的博弈中处处退让,让美国想发难都找不到借口。
这种背景之下,巴尔干半岛上的南联盟内部,给了美国介入一个极好的介入借口。 当时南联盟几乎是俄罗斯在欧洲最后一个伙伴了,尤其是其地缘位置重要,号称欧洲的“心脏”,打击南联盟,就是彻底把俄罗斯挤出东欧势力范围,为北约进一步东扩,扫清障碍。
正是基于这种目的,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对南联盟狂轰滥炸,科索沃战争彻底爆发。而俄罗斯,可以说是这场战争中,损失最大的大国。
南联盟被肢解以后,俄罗斯的势力基本上被赶出巴尔干半岛,对整个东欧的影响力迅速衰退,仅仅4年之后,包括波罗的海三国在内的7个国家同时加入北约,完成了北约的第5次东扩。
至此,美国等于彻底把大炮架在了俄罗斯门口。
另一方面,欧盟也没讨到好处。巴尔干半岛别称欧洲“火药桶”,这里如果乱了,整个西欧都要受影响,因此欧盟在科索沃问题上,想要平息矛盾,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平息矛盾的方式,是不是以一场战争来实现,却是一个值得商讨的问题。当时欧盟正蓬勃发展,统一的货币欧元刚刚发行,而且展现出了足以和美元竞争的潜力。
这种背景下,巴尔干半岛发生战争,对欧盟经济的打压是致命的。根据后来欧洲金融机构的测算,在整个科索沃战争中,不仅欧元迅速贬值,失去了避险货币的资格,更有近1万亿美元的欧洲资本,直接出逃到美国,帮助美国繁荣经济去了。
要知道这是在1999年的1万亿美元,而当年德国总GDP不过2万亿美元,中国总GDP更是只有1.2万亿美元左右。
所以说,科索沃战争对于欧盟来说,是赢了面子丢了里子,赢了当时输了未来,可谓亏大了。
最后,远在万里之外,跟科索沃局势没有任何关系的中国,也被美国针对,轰炸了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后来用一个蹩脚的谎言当借口。
这件事不仅使得一部分跑到中国避险的欧洲资本,又转道去了美国,更重要的是,严重地损害了我国的尊严 。
同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美国肆无忌惮的挑衅,我们为了长远经济发展,却只能忍辱负重,其它国家看了,自然更怕美国。
换句话说,美国这是踩着我国的威望,来“杀鸡儆猴”,展示自己一家独大的霸权地位。
综上所述,在整个科索沃战争中,唯一占便宜的,就是美国。但这又带来一个新的问题,苏联解体以后,美国固然是唯一的超级强国,但同时坑俄罗斯,欧盟,中国,它就不怕被反噬吗?
其实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迅速崛起,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偏安一隅的地理位置。
这个地理位置,给美国带来了三大好处。
第一,由于远离人类文明的“CBD区”亚欧大陆,美国可以不沾“因果”的迅猛发展。
而亚欧大陆上的其它国家,从东边的中国,日本,到西边的英国,法国,德国,再到中东的一众中小国家,普遍都受到各种 历史 恩施,的牵扯。
这些矛盾,有的是因为宗教,有的是因为文化,但归根到底,其实都是为了利益。
简单来说,地方太小,人口太多,各国各民族,为了争夺生存空间,从上千年前就互相争斗,形成了深重的 历史 包袱,这些 历史 包袱压着亚欧大陆的国家,没法像美国那样,肆无忌惮的发展自己的势力,把美洲当成自己后花园。
第二,由于远离亚欧大陆这个矛盾中心,美国不论在其中再怎么挑拨离间,导致亚欧大陆的国家之间,爆发激烈的矛盾,甚至大规模的战争。这种战争带来的破坏,都很难波及美国本土。
俗话说,打别人家的孩子不心疼。在挑拨离间,搞“离岸平衡手”这方面,英国是前辈,但英国做起事来,没有美国那么不顾一切。核心原因就在于,英国虽然是个岛国,但它距离欧盟内陆太近了。
你挑拨法国和德国闹矛盾没问题,但一个不小心,就会波及本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对英国本土的大轰炸,就是典型的例子。这就决定了,英国虽然也喜欢挑拨离间,但在离自己太近的欧洲地区,也不敢把事情做得太绝,动不动就发起战争。
而美国完全没有这样的担忧,你巴尔干打得再厉害,甚至把俄罗斯和欧盟卷入其中,打大战,也很难伤害到美国本土,有了这个心态存在,美国在亚欧大陆搞事,自然就无所顾忌。
第三,霸权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之上的 。
苏联解体以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强国,中俄欧等势力,如果真能联合起来,自然不惧美国。但正如前文所说,整个亚欧大陆,在多年的 历史 恩怨中,早就支离破碎了,不可能真心团结起来。
有了这个前提,再加上美国一家独大的实力,自然不怕得罪中俄欧三方,甚至中俄欧三方,在彼此竞争的过程中,有时还得依靠美国。
综上所述,美国之所以敢在科索沃战争中,同时坑中俄欧三方,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亚欧大陆人心不齐,同时美国偏居一隅,不怕被牵连。
最后再来说一说,在美国霸权统治体系下,世界各国,有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的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有个前提,那就是在其它国家,不谋求代替美国霸权,不主动损害美国利益的前提下,能否与美国和平相处呢?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这件事无论你怎么说,都跟中国没有任何牵扯。一个远在欧洲,一个远在东亚,这两个地区之间的距离,决定了我国就算想在科索沃战争中做点什么,也不可能。
然而,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还是被炸了。三名同胞遇难,10余人受伤,而这种耻辱性的结果,只是美国为了警告其它国家,宣示一下自己的霸权。
类似的例子,还有上世纪80年代末的日本。要说中美之间,好歹还因为制度的问题,有点小小的矛盾,可日本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那是一心一意地给美国“当差”。
结果,就因为日本经济发展得太快,让美国感受到威胁了,一纸《广场协议》,直接给日本经济发展人为设计了一个天花板,让日本经济停滞30年。
由此观之,美国是不是要针对一个国家,看得从来不是你有没有主动攻击过他,而是在他心中,你有没有威胁美国的势力。
只要美国认为,你有了这个实力,那么不管你说什么做什么,都难免被制裁围堵。反过来说,在美国为维护自己世界霸权,而挑起的“战争”中,不管你是不是跟这件事有关,只要你国力发展起来了,就都是美国的打压目标。
科索沃战争的 历史 告诉我们,在这场多极化格局,与单极格局的较量中,美国一定会像游弋在亚欧大陆的阴魂一样,想尽一切办法,穷尽一切可能的发现矛盾,制造矛盾,挑起矛盾,最终实现其制造亚欧大陆各国分裂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能置身事外。如今塞尔维亚境内,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遗址,就是对这一点最好的佐证。
西方哲学家曾说:
科索沃战争,从规模上来看,只是美国和北约这个庞大的军事同盟,欺负南联盟一个小国,干预人家内政的霸权战争。
但从其最后的结果来看,它证明在这么一场为了维护自己霸权,而挑起的冲突中,美国一定会竭尽可能地扩大战争的影响,打击美国选定的“对手”,不管你距离矛盾中心有多远。
这一点,在今天依然值得警惕。
科索沃战争真实原因
由美国一手操纵的科索沃独立震动了世界,也震动了中国。南斯拉夫的解体以科索沃始,看来也要以科索沃终了。 ?塞尔维亚的领导当然坚决反对,可是却说绝对不使用武力来保卫领土的完整,而且还要努力争取加入欧盟,其实正是欧盟伙同美国制造了南斯拉夫的解体,并支持科索沃独立,以使解体干净、彻底;如果塞尔维亚不交出科索沃,欧盟是绝对不会接受它的。如此不战不和的矛盾的政策,使同情塞尔维亚的国家也无能为力。
塞尔维亚不战不和政策使我再次想起了第二次战争时期的两广总督叶名琛,当时英法联军以“亚罗船”为藉口发动了对广州的进攻,在形势万分危急的时刻,叶名琛取了令人哭笑不得的十二字方针“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透露出这位天下第一糊涂无能的封疆大吏的无策和无奈。事实上,叶名琛确实是彻底的实行了他的诺言,他没有统率军队一战以保卫自己的国家,也没有与敌人签订屈辱的城下之盟,然而,他却解除了广州的城防,卸下了炮台的大炮,眼睁睁地看着英军兵不血刃占领了广州;他没有因不尽守土之责自裁以谢国人和朝庭,也没有变节投敌丧尽天良,更没有为保命落荒而逃,而是正襟危坐在总督衙门束手就缚,被英法联军捕获;押到印度,受尽屈辱,魂断异乡。战争的最后发展则是以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所率八旗禁军逡行畏战,进退失据,终于在北京朝阳门东的八里桥一触即溃(并非如香港导演编造的那样英勇奋战),致使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让中国的国耻永远定格在“大水法”的废墟上。读遍自一八四零年以来的一百多年的中国的血泪史,有的只是悲愤,惟叶名琛的这十二个字,却使我感到异样,既滑稽而又悲凉,心中就似有一把无名的业火,却遭冷雨,不得尽燃,欲哭无泪,睚眦欲裂,苍天在上,这是一种怎样的嘲讽啊!使人没有想到的是,今天竟然看到了这十二个字的南斯拉夫版。 塞尔维亚总统塔迪奇的不战不和政策毕竟不是个法啊!用一句时髦的话说,完全没有“可操作性”,结果只能是任由事态自由发展,默认强者强加的既成事实。于是,据中新网3月8日电:“综合消息,塞尔维亚总理科什图尼察8日宣布辞职,并且要求解散议会,在五月举行议会选举。科什图尼察称,塞尔维亚内部已经无法在科索沃这一关乎国家未来的重大问题上取一致的政策。” 科什图尼察不想做叶名琛,面对民族的灾难他选择了急流勇退,把“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十个字还给了总统,留给了后任,他自己则反叶名琛的“不走”方针。落荒而“走”了。 为其如此,始而高调反对的俄罗斯也只好降调,改作它图。据新华网莫斯科3月8日电(记者刘洋):“俄罗斯总统普京8日在会见来访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后说,俄罗斯有可能同意科索沃独立,但前提是有关做法必须符合国际法。”其实这也是预料之中的。俄罗斯再强硬,塞尔维亚自己不能站起来,也是白搭,其实这也是中国只能表示“高度关注”的原因。 对于科索沃,在我们国内出现了泾渭分明的两大观点,一说是,科索沃直接鼓舞了,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统一大业;另一说,台湾与科索沃,两者完全没有可比性,所以科索沃对于中国没有影响。在这两大观点的争论中,谈得最多的就是国际法的破坏问题,以及国际法与“法理”的关系。对于所谓国际法,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综观整个近现代史,国际法之类的东西从来就没有真正“神圣”过,它只是列强们用来约束弱小国家的,或者是在特定的时期列强们为了维持它们之间的强盗平衡的一块抹桌布。在列强处理与弱小国家的关系时,根本就找不到他们曾经认真遵守国际法的过的例子。最新的证据就是美国并未得到联合国的授权,就悍然发动了入侵伊拉克的战争,就在前天美国自己也承认,伊拉克既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也与恐怖组织毫无关系,从而彻底否定了美国发动战争的理由,但是,美国既未向伊拉克人民道歉,也没有给全世界一个起码的交待,同时也并不打算因为理由不成立而撤出伊拉克。 一九一九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多少也算一个战胜国,可是列强却剥夺了中国对山东的主权,甚至还将胶州湾割让给日本,让中国人领教了所谓“公理战胜”虚伪,国际法的苍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这次可是货真价实的战胜国了,而且还是东方战场的主力,可是我们这个战胜国却在庆祝胜利的凯歌声中被割去了外蒙古,这真是对国际法最大的嘲弄。与此相反,抗美援朝战争,中国打退的却是“联合国军”,列强们这次颠倒是非大谈起什么“国际法”来了,然而最终却不得不与中国言和。在一九七二年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时候,美国既不愿意承认当年联合国颠倒黑白侵略朝鲜威胁中国安全的歪理,又要联合中国抗衡前苏联的争霸,所以连提都没提中国与“联合国军”的“停战协定”,装没有看到这件事在逻辑上的混乱,美国带头,西方紧跟,一起眯上了眼睛,装这件事似乎根本不存在一样。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新中国已经站起来了,我们的祖国已经有了初步完整的工业体系,有了“核牙齿”,有了一支令列强望而生畏的人民军队;有了绝不再受欺凌的实力和决心,所以,列强不得不在平等的基础上与中国打交道了,强词夺理对中国已经没有丝毫作用了。 因此当此多事之秋,如果我们趴下了,再次沉睡,那么,没有科索沃,及其后台的罪恶图谋也会得逞。要知道,为了吃掉小羊,狼什么样的藉口都会发明出来的;叶名琛十二字的悲剧就会重演。 当我们仍然如《歌唱祖国》唱的那样“象初升的太阳,挺立在东方”,那么科索沃的影响再大,其奈我何! 科索沃于2008年2月17日正式宣布独立。科索沃独立虽然在国际社会的预料之中,但依然让人惊爆眼球。因为科索沃的独立打破了1999年科索沃战争所形成的由联合国和北约联合托管(由联合国特派团管理,北约领导的维和部队提供安全保障)的脆弱平衡,使巴尔干地区再次成为欧、美、俄各方势力拉锯角力的热点,不啻于激活了这个休眠多年的欧洲火药桶。
科索沃是1999年科索沃战争留下的政治畸胎,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在未得到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打着“防止科索沃人道主义危机”的旗号,以武装打击逼迫前南签订城下之盟的结果。科索沃战争也击碎了俄罗斯以拥抱资本主义回到欧洲大家庭的梦想。所以,科索沃战争表面看去是美欧为首的北约和塞尔维亚的直面交锋,实际上是北约对俄威慑性地杀鸡儆猴。科索沃战争之后,俄罗斯面
临着北约东扩、欧洲TMD(战区导弹防御,Territorial Missile Defense)、颜色革命等连番挑战,逼迫普京总统直接同美欧摊牌。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造成了俄罗斯和美欧的尖锐对立,一个分裂的欧洲和危险的欧洲展现在国际社会面前。
一方面,美欧对决使欧洲内部的民族宗教矛盾明朗化。一般认为,白种人的欧洲同属于基督教文明。其实不然,俄罗斯之所以和塞尔维亚站在一起,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共属于斯拉夫民族,科索沃是斯拉夫民族的文化摇篮。因而两国同仇敌忾地坚守科索沃底线有文化和民族情感在内。另一方面,俄罗斯和塞尔维亚同属于东正教。前南分崩离析的过程中,属于天主教的克罗地亚就受到罗马教廷的支持。而在科索沃独立的过程中,同属于东正教的塞浦路斯和希腊也表达反对之意。因此,科索沃独立的负面效应已经开始逐渐发酵,欧盟内部也出现了民族、宗教冲突的苗头。这给致力于欧盟全面整合的欧洲人敲响了警钟。更重要的是,由于普京总统调整了全球战略,在全球范围内和美欧展开了直面交接的政策,美俄开始惊呼“冷战”重来。由于俄罗斯能源对欧洲的战略制约作用,欧盟对俄罗斯处于又惊又怕的矛盾心态中。为了化解俄罗斯的忧虑,北约已经考虑让俄罗斯加入TMD的。总之,俄罗斯的国力和1999年相比已是天壤之别。此外,俄罗斯反对科索沃独立的现实因素还包括,眼下美国正酝酿同属斯拉夫民族的乌克兰加入欧盟,而乌克兰则是俄罗斯文化的发祥地。因此,俄罗斯支持塞尔维亚,其实也是对本国命运的惺惺相惜。
科索沃独立其实也激活了美欧之间的矛盾。虽然美欧都支持科索沃独立,但在独立进程和方式上却存在不同。美国主张急独,认为“关于时间问题,早解决比晚解决好”(布什总统语)。欧洲则希望同时吸收塞尔维亚和科索沃加入欧盟的方式温和解决科索沃独立问题。这一矛盾其实在科索沃战争之后就有所体现。一方面惊惧于美国军事力量对北约的主导控制,欧洲开始警醒建立独立防卫力量的重要性。在科索沃战争的当年12月份,欧盟赫尔辛基首脑会议上就作出了推动欧洲独立防务建设决定。欧盟组建一支5万至6万人的欧洲快速反应部队,以使欧盟有能力在北约不参与的情况下独立实施危机控制、维和以及救援行动。法国前国防部长就认为,科索沃战争是“欧洲觉醒的一个起点,它使欧洲意识到如果想要在国际舞台上特别是在自己所在的大陆上维护自己的政治存在的话,那它就必须拥有自己的防务。” 另一方面,厌倦战争的欧洲人不愿意在欧洲本土和俄罗斯发生直接对抗。尤其美国在欧洲做出部署导弹防御(TMD)的决定之后,欧洲各国尤其北欧国家对于深陷美欧冷战式对抗颇为不满。现在的问题是,欧盟的算盘落空,如亲西方的塔迪奇(Boris Tadic)当选塞尔维亚总统后,虽然对加入欧盟充满期待,但是对于科索沃独立却表达出不容置疑的坚定,不仅反对科索沃独立还将降低承认科索沃独立的国家的外交关系。联想到此前和俄罗斯签署的能源合作协议,以及俄罗斯警告乌克兰亲欧将其视作导弹打击目标的信息,俄罗斯不惜和欧盟死掐对决的态势已经形成。因此,科索沃独立,将会造成俄欧相争,美国得利的尴尬局面。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的美欧矛盾可能就会大白于天下。
科索沃战争是信息化战争吗
科索沃战争真实原因就是。
科索沃战争是一场由科索沃的直接引发,发生在20世纪末的一场重要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其持续时间从1999年3月24日至1999年6月10日。
科索沃战争以大规模空袭为作战方式,美国为首的北约凭借占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和高技术武器,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军事目标和基础设施进行了连续78天的轰炸。造成了1800人死亡,6000人受伤,12条铁路被毁,50架桥梁被炸,20所医院被毁,40%油库和30%的广播电视台受到破坏。
还是一场背景深刻、影响广泛的现代局部战争,对世纪之交的世界政治格局和军事理论的发展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战争过程
1998年美国和北约就在对南联盟发动空袭,但没有美国的帮助,北约也难以达到目的。同年2月,南联盟共和国军和科索沃解放军发生冲突。1998年6月和7月,科索沃解放军逐渐占据优势,于是南斯拉夫军开始发动反攻并持续到9月。尽管国际社会进行多番调解,但冲突还是在不断升级。
1999年1月8日,科索沃阿族武装“科索沃解放军”对南斯拉夫军队运输车队发动突然袭击并了8名南军指战员,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驻科索沃观察团就此问题与“科索沃解放军”进行了谈判。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战争发生于1999年3月24日至6月10日。将这场战争是为信息化战争进入成熟期的开端,是由社会信息化和军队信息化发展的程度决定的。
20世纪90年代末,人类社会开始全民啊进入信息社会。2000年7月,西方7国及俄罗斯国家元首在日本冲绳召开信息化首脑会议,颁布了《全息社会冲绳宪章》,宪章中将人类社会正式称为“信息社会”。由此可见,科索沃战争是在全息社会已经到来的情况下爆发的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信息作战和信息化武器装备发挥了一下主导作用
依托信息优势实施的远程、中程和近程精确打击称为基本手段。
成功地使用了C4ISR系统实施战区外战役指挥与战区内战术控制相结合的作战指挥。
交战双方广发实施信息对抗。
在此次战争中,信息化武器运用普遍,作用突出,方法灵活,效果显著,都是海湾战争无法比拟的。信息主导在战争全过程中真正得到了体现。因此,将科索沃战争是为信息化战争走向成熟的开始,是有足够的理论和根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