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altea小镇,西班牙阿尔特亚小镇
1.萨拉曼卡大学的杰出校友
2.读过哪些外国文学作品
3.西撒哈拉是什么性质
4.齐达内的详细档案
5.谁有葡萄牙的资料?
6.法国行政区划
神话与历史—DIABLO2中的角色与魔王的历史渊源
历史上的五位英雄
游戏中的五位英雄——亚马逊女战士、野蛮人、圣骑士、女巫和巫师——更多的是与欧洲的历史而非神话联系在一起。
一、亚马逊女战士(Amazon)
提起“亚马逊”,大家一定会想起全长六千四百八十多公里的南美第一大河——亚马逊河。不过这里所说的“亚马逊女战士”并非是指生活在亚马逊热带丛林中的女战士,实际上,“亚马逊女战士”根本同亚马逊河一点关系也没有。
亚马逊部族生活在欧亚大陆的交界处,大概位置在今天土耳其北部的特尔莫冬河附近,这条河流在萨姆松以东五十公里处注入黑海,周围土壤肥沃,而且非常隐蔽,南部和东部均有高山环绕,西部是宽阔的叶席尔大河,北部便是黑海。
亚马逊是个十分古老的游牧民族,该部族的最大特点是由清一色的女子组成,她们买卖男子生育,把生下的女孩留下,并养育成人。亚马逊部族的另一特点是尚武好战,她们在古代的传说中总是以勇猛无畏的女战士形象出现。
关于亚马逊女战士的故事一直是古希腊艺术家们最喜爱的主题之一,今天保留下来的亚马逊部族的图画或雕刻中,大部分都是战斗场景。在古希腊的神话传说中,只有三位最著名的英雄曾经击败过亚马逊人,他们分别是大力神赫尔克里斯、忒修斯和阿喀琉斯。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当数大力神赫尔克里斯征服亚马逊人的故事,当时赫尔克里斯接到一条神谕,揭示赫尔克里斯必须完成国王欧律斯透斯交给他的十项任务,才能升格为神。其中第九项任务便是夺取亚马逊女王希波吕忒的腰带,这条腰带是战神亲自赠与希波吕忒的,象征着女王的权力。
在与亚马逊人的交锋中赫尔克里斯遇到了许多强劲的对手——阿埃拉因奔跑如风,人称“旋风姑娘”,珀洛特埃曾在个人对战中七次获胜,其他八名女子中有三位是在阿耳忒弥斯中被选中的勇士,投枪百发百中,另外还有立誓终生不嫁的阿尔奇泼,再加上英勇善战的亚马逊首领麦拉尼泼——大力神赫尔克里斯费劲周折才将她们一一制服。
忒修斯与亚马逊人的交锋充分体现了亚马逊人敢爱敢恨的性格。忒修斯是雅典国王,在他的早期冒险生涯中曾经到达亚马逊河岸,受到好战的亚马逊女人的热情招待。可他却恩将仇报,把亚马逊女王安提奥珀骗回雅典并与之成亲。亚马逊部族对他的行为感到愤怒,一直在寻找机会报复。
有一天,亚马逊人突然开来一支船队,登陆围城,并迅速攻占雅典,在雅典市中心扎下营盘。雅典部队同亚马逊部队长久对峙,互有胜负,最终不得不缔结和约。亚马逊人离开雅典,退回本国,而王后安提奥珀则在战斗中牺牲,雅典人为了纪念这位亚马逊女人,为她树立了一根高大的纪念柱。
希腊神话对特洛伊战争中,阿喀琉斯与战神阿瑞斯的女儿、亚马逊女王彭忒西勒亚之间的战斗的那段描写,更是生动地再现了亚马逊女战士无畏的精神和她们妩媚动人的一面。
当时希腊人与特洛之间的战争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特洛因为他们的英雄赫克托耳的战死而陷入绝望之中。此时,十二位亚马逊女战士在女王彭忒西勒亚的带领下赶赴特洛伊城,帮助他们一起对抗希腊人。亚马逊人之所以加入这场战斗,一方面是因为亚马逊民族天性喜爱战争和冒险,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女王彭忒西勒亚曾经在无意中犯下罪孽,误伤了自己的妹妹希波吕忒,她希望借此次远征平息复仇女神的怒火。彭忒西勒亚斯亲自挑选了十二名女英雄前往特洛伊,这十二位女英雄虽然楚楚动人,但比起女王彭忒西勒亚依然逊色许多。
到达特洛伊后的第二天,彭忒西勒亚穿上父亲阿瑞斯送给她的金光闪闪的铠甲,束紧胫甲和胸甲,佩上用白银和象牙制成的剑鞘,拿起盾牌,戴上有着闪亮的黄金羽饰的头盔,左手提两根长矛,右手握一把不和女神送给她的双面斧,骑上风神波瑞阿斯的妻子送给她的快马,闪电般地冲向希腊人的阵营。在她的带领下,亚马逊女战士连斩摩利翁等七位希腊英雄,几乎将希腊军队全数歼灭。
危急之时,希腊英雄阿喀琉斯赶来加入了战斗,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阿喀琉斯将彭忒西勒亚刺于马下。当他摘下彭忒西勒亚的头盔时,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尽管女王的脸上沾满血迹与尘土,但她在死后容貌依旧妩媚动人。阿喀琉斯后悔不已,呆呆地站在那儿,目不转睛地看着被自己的女王,陷入深深的悲伤之中。而天上的战神阿瑞斯对女儿的死更是悲痛无比,他发出隆隆的雷声,闪电般地朝大地冲了下来,如果没有宙斯的阻止,希腊人将遭到毁灭的打击。
希腊人和特洛都对彭忒西勒亚的死感到难过,希腊人将她的尸体交还特洛,特洛将女王的尸体与许多珍贵的陪葬品一同火化,并用香甜的美酒浇熄余烬,拾起她的骸骨,放入金箱,与战死的其他十二名亚马逊女战士一同埋葬在城内塔楼附近的拉俄墨冬国王的墓穴中。
从以上这些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亚马逊人的英勇善战并非野蛮凶狠,她们恪守着自己心目中的美德,决不背信弃义,显得高贵而不失热情,威严而不失妩媚。在古代的图画和雕刻中也有许多她们在战场上为拯救自己的战友而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的场景。
有趣的是,在利比亚西南部费赞山区一处寸草不生的荒漠中,人们发现了一幅非常古老的壁画,上面刻画着一位女性,戴着与希腊传说中的亚马逊人相同的头盔,手中握着亚马逊人最常用的武器——弓箭。这是否意味着亚马逊部族在黑海沿岸定居前曾经在非洲居住过?
二、野蛮人(Barbarian)
野蛮人亦即欧洲中世纪时代的“蛮族人”,正如春秋时期华夷之间贵贱尊卑的观念很深一样,“蛮族”实际上是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对邻族(日尔曼人、哥特人)以及亚洲一些民族的带有侮辱性的称呼,他们将非希腊、罗马各族一概视为“化外之民”。然而,正是这些“化外之民”将曾经不可一世的罗马帝国推向了灭亡。一般意义上的“蛮族”是指推翻罗马帝国的日尔曼各部族,包括汪达尔人、西哥特人、东哥特人、法兰克人、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朱特人和匹克特人等。
在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的眼中,蛮族始终居住于文明社会的边缘,未曾开化,部族之间永不停息的战斗和大自然残酷的生存环境构筑了他们强健的体魄。尽管他们缺乏文明人的知识,但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变化非常敏锐。他们崇拜野兽的力量,因此狼人的传说常与他们联系在一起。
奇怪的是,正是这么一群“肮脏、粗鲁”的野蛮人,竟然将强大的罗马帝国推翻在地。公元410年,罗马城被西哥特人攻陷,洗劫数日方才离去。这场“永恒之都”的浩劫震撼了整个欧洲,令罗马帝国的人民陷入一片恐慌之中。公元476年,帝国蛮族军队统帅奥多亚克发动,终于终结了西罗马帝国的历史。著名神学家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国》一书中曾经提及,罗马的毁灭是神灵对充斥于帝国内部的腐化和不道德的现象的惩罚。尽管罗马人在文明方面拥有绝对的优势,但他们的灵魂早已堕落;在同一种族和血缘下,坚毅朴实的蛮族人能够做到紧密团结,而罗马人却始终处于一种相互倾轧的状态中,即便在敌人大兵压境之时,他们仍不愿悔悟和觉醒。
当时详细记述蛮族文化的史料只有凯撒的《高卢战纪》和塔西陀的《日尔曼尼亚志》。据这些文献记载,蛮族人在入侵罗马帝国之时尚处于氏族社会阶段,不事农业,以、掠夺为生,喜爱冒险。蛮族人的思想观念、精神个性和生活态度是所谓的“英雄式”的:好战、勇敢、忠诚、重视荣誉、慷慨、挥霍,拒绝接受软弱腐朽的灵魂。在蛮族人看来,诉诸暴力往往比辛苦平凡的劳动更有意义,因此,他们渴望军事冒险、成功的战役以及由此带来的大量战利品。
战争是蛮族人的主要生活方式,“如本部落并无战争,许多贵族青年便自动地参加别的部落的战争,他们厌恶呆着不动。”在征战中,勇敢和荣誉是首领与战士们最为珍视的。战士用最勇猛的战斗来保卫首领,如果首领战死疆场,而士兵们却活着回来,将是一个莫大的耻辱;同样,如果首领在勇敢方面不如自己的士兵,也会受到人们的耻笑。
蛮族人的入侵使整个欧洲的文明受到极大的摧残,“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蛮族文化、基督教和残余的古典文化构成了此后中世纪时代文明的三块基石。
欧洲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蛮族人莫过于拥有蒙古血缘的匈奴王,他在公元五世纪以前曾横扫欧洲大陆,即便日尔曼蛮族也无法抵挡他们的进攻。匈奴人从东方袭来,凶猛强悍,骁勇善战,个个都是优秀的骑手,来时排山倒海,去则十室九空。正是这些彪悍的匈奴人加速了罗马帝国的倾覆。
三、圣骑士(Paladin)
蛮族推翻西罗马帝国后,在其境内建立了一系列蛮族国家,其中对后来的欧洲格局影响最大的国家当数法兰克王国。三百多年以后,法兰克王国在查理大帝的手中臻于鼎盛。查理一生南征北战,历经过五十多次战争,将西欧大陆的绝大部分土地纳入自己的版图,并由罗马教皇加冕为“伟大的罗马人皇帝”。这样,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三百多年以后,欧洲又出现了一个“罗马人”的帝国——查理曼帝国。
“帕拉丁”原本是指跟随查理大帝征战四方的十二名武士,罗马教皇加冕查理大帝后,这十二名武士也自然而然地荣升为“神的侍者”,成为“圣骑士”的代名词。其实,查理曼手下的这十二名武士尚不能被称为骑士,因为他们所秉承的依然是蛮族人的战斗精神。
真正意义上的骑士是从公元八世纪下半期、欧洲进入封建时代以后开始的。由于封建君主的武士必须装备齐全,拥有良好的坐骑和一定数量的随从,因此要有经济上的支持,于是那些大贵族便通过向武士分封土地,既满足了他们对土地这一中世纪最重要的财产形式的要求,也使他们成为大贵族的附庸。越来越多的武士在对土地财产的追求下,渐渐形成了一个附庸于大贵族的特定阶层——骑士阶层。
此后骑士制度及其组织在整个欧洲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近两个世纪的十字军运动,为西欧的骑士阶层提供了一个生存和发挥作用的广阔天地。在这一过程中,蛮族人野蛮好斗的因素与基督教的神圣信仰融合在一起,使那些破坏和平、以刀剑为生的武士一跃而成为基督的卫士。“结果,骑士最终成为受到崇奉的人,他不仅发誓效忠于其主人,而且立誓成为教会的卫士、寡妇和孤儿的保护人……以这种方式,骑士脱离了其蛮族和异教的背景,而被整合于基督教文化的社会结构中。结果,骑士像神甫和农民那样,被视为社会不可或缺的三个器官之一。”
虔诚的宗教美德,扶弱济贫的道德精神,以及原来那种武士的荣誉、忠诚和勇敢的品质结合在一起,便构成了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中的骑士精神或骑士理想。它是中世纪人的观念和行为的最高标准和完美榜样。
在十字军的时代还形成了一种与神圣节制的基督徒骑士理想相反、也与北方野蛮的英雄主义相距甚远的世俗骑士理想,其特征是爱情崇拜和礼节崇拜,表现为追求罗曼蒂克的爱情和高雅优美的言行。世俗骑士源于西班牙穆斯林社会,流行于法国南方世界,在这些骑士的眼中,爱情是一种纯粹精神性的、不掺杂任何的神圣的感情,由此构成了中世纪盛期骑士文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格调。
于是,武士的忠诚、基督教的谦恭、对理想中的女性的纯洁无暇的爱情,成为每个骑士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基督教骑士制的理想一直保持着它对西方思想的吸引力和对西方标准的影响。”他们是力量与正义的象征。
四、女巫(Sorceress)
“女巫初现人世,就没有父母、儿女、配偶、家庭。她是一个魔怪、一块陨石,弄不清是从哪儿来的。上帝啊!谁敢走近她?她又待在哪里?荆棘丛生的野林、人烟不至的荒地,都有她的踪影。夜里她则栖身在一张古老的桌子下。大家害怕撞见她,这使她更加孤独。她的周围像围了一道火篱笆,谁想过她还是个女人?即使过着这么可怕的生活,她还是保持着张弛有度的女性活力、女性的吸引力……”
“巫师”(sorcier)这个字的法文原意,是指能够经由祭祀或象征的仪式去改变他人命运的人(字首“sors”在拉丁语中表示“遭遇”或“命运”)。巫师最常见的施法形式是下咒语,于是它便成为“巫术”和“诅咒”两词的同义词。意大利文和西班牙文中表示巫术的字“fattura”和“hechiceria”,也都意味着“包藏祸心”。从十五世纪初期开始,“巫师”的意义历经演进,更明确地意指他们的法力是源自魔鬼附身。
其实,《暗黑破坏神2》中的女巫与人们想象中的巫婆形象相去甚远,这里的女巫是一个拥有神奇魔力、并远离邪恶的奇女子形象。大家可以将她同下面将要介绍的“巫师”作以比较。
民间传说中的女巫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相传一个女人到了夜里会变成一头猛禽,发出可怖的叫声,飞进房屋里吞食婴孩。这种黑夜女巫的形象,是神怪传说的一个重要元素,见载于罗马文学和希腊神话中。
十世纪,日耳曼特里夫斯的勃鲁姆写了一部供主教阅读的隐修纪律指导书——《主教会规》,其中记载了几名受撒旦诱惑的妇女,与罗马女神戴安娜一起骑在某些动物背上飞行。戴安娜是跟月亮、水、沼泽地有关的女神,照顾妇女分娩,而这些都跟巫术紧密联系,以致有的专家称她为“女巫的神”。后期的文献曾提到希罗底的名字,她是罗马希律王的妻子,间接害死了施洗约翰,另外书中还提到过日耳曼万神庙的女神像霍尔达。不论怎样,魔鬼学家们根据《主教会规》确定了女巫的形象——她们常常在夜间骑一把扫帚或一头动物,从窗子、墙壁或烟囱飞出去参加巫魔会。
如果没有阅读过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的一些史料的话,我们很难想象到当时的猎巫活动是如何的残酷,许多无辜的女性被视为女巫活活烧死,死前还曾倍受折磨。在1580年到1670年期间,西欧各地完全笼罩在对所谓的女巫的血腥之中,当时有一位名叫雷米的法官,三十年间烧死了三千多名“女巫”,点燃了数百座火刑架。
人们之所以如此残忍地对待“女巫”,主要是由于传统中根深蒂固的反女性成见,女人使人害怕,医生不理解她们的生理,神学家将她们视为反复无常的人,必须时刻加以防范(女人犯有“原罪”,她们常被视作魔鬼的代理人)。从法律观点来说,当时的女性先受父亲的监护,只有到寡居的时候才能获得相对的独立,但寡妇的角色受到社会的普遍排斥,因此“她们想在巫术中寻求报复的满足”。
人们还常常在年老贫穷的女人中寻找所谓的罪魁祸首,受到中伤而被控为巫婆的,通常是一些有土方治病经验的妇女,她们掌握治病的秘方,于是大家便怀疑她们会诅咒。
十八世纪时期,西方国家已看不到对巫案的审讯。十九世纪上半叶的浪漫主义,尤其是德国浪漫主义的流行,促使了女巫的形象以民间故事和的形式走入文学殿堂,例如《格林兄弟童话集》里就有许多女巫的故事。而女巫的社会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平反,在许多作品中,她们成为遭受教会迫害而奋起反抗的妇女的原型。
五、巫师(Necromancers)
在《暗黑破坏神2》中,女巫与巫师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角色,前者使用的魔法代表着力量与光明,可直接作用于敌人身上;而后者则是魔鬼的化身,他的主要本领是招魂术,召唤各种不死的生命(如僵尸)为其卖命。招魂术在中世纪时期曾盛传一时,相传用此术可指使死人或从地里挖出的尸体作奇怪的工作。
萨图恩(Saturne)据说是巫师的保护神,实际上,他最初是矿工的保护神,逐渐演化才成为支配地狱的神。萨图恩是率先食人肉的神,巫师也常被指责为偷食人肉。此外,萨图恩夜间停留于土星,土星位于魔蝎宫,而魔蝎则是一种象征魔鬼的动物。萨图恩的标志是手中的那把大镰刀,而相传巫师常用的武器也是一把随身携带的镰刀。
历史上关于巫师的最早记载见于十二世纪,当时有一位名叫韦尔多的法国里昂商人宣扬并身体力行安贫乐道,其门徒被教皇斥为异端,逃入阿尔卑斯山谷隐居。巫师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在与异端的接触中逐渐产生的。
我们常常可以在一些西方的神话书籍中看见“Mage-Clans of the East”(东方魔法部落)一词,这是欧洲巫师故事的另一起源。由于当时欧洲人对于还没有认识到的世界抱着一种神奇荒谬的幻想,巫师就成为这种幻想的宣泄对象。十三世纪的马可·波罗游记和十六世纪的曼德威尔游记更是为西方读者提供了神游幻想的空间,巫师也被误解为东方民族所特有的一类神秘人物。
然而在欧洲神学家的眼里,巫术是一种反宗教的行为,巫师作为巫术的施弄者,致力于撒旦崇拜。中世纪衰落时期的特征之一,就是将撒旦的形象夸大成强大且无处不在,并把时代的一切弊病都算在撒旦的帐上。
十八世纪以后,巫术卸下了魔法和撒旦的华丽外衣,文化地位迅速下降,成为一种迷信。巫师、蒸馏器、硫磺蒸气不久后又重新兴起,成为炼金士们的想象。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巫师是居住于南部沼泽地带中的一类穿着黑色斗篷的神秘人物,长期躲在黑暗潮湿的小屋中的研究使他们面颊苍白,形同骸骨,熬夜和过度的思索搞垮了他的身体,使他们不堪一击。但他们掌握着各种神秘奇异的法术,代表着邪恶与噩梦的神灵。
巫师题材在近代被融入了许多艺术家的作品之中,浪漫派音乐家,如门德尔松和柏辽兹,都曾在他们的作品里涉及过巫术题材,而拉丁美洲的著名作家马尔克斯更是在他的魔幻主义《百年孤独》中大胆地使用了各种巫术内容,营造出一种极为神秘的气氛。
“我是昨天、今天和明天,我拥有再生的力量。我的灵魂创造了天神,创造了人间,地狱,还有天堂……向我欢呼吧,我就是屹立于地球中心的神殿之王!”
——古埃及《死亡之书》
Blizzard公司非常善于从历史与神话中汲取撰写游戏所需的素材,《暗黑破坏神2》里许多怪物的名字实际上都是源于西方的一些神话故事或民间传说。大家还记得《暗黑破坏神》一代中那个铁匠格里斯沃尔德(Griswold)吗?去年我在读一本关于美国历史的书籍的时候,发现格里斯沃尔德原来是美国的一家银匠铺,这家银匠铺在内战爆发后改行,专为军队打造宝剑之类的武器。这恐怕不仅仅是巧合吧。
实际上,《暗黑破坏神》一代并没有什么故事情节可言,所有内容都是为了战斗而拼凑起来的,在情节设定上给人以陈旧之感;《暗黑破坏神2》则不同,它拥有四个不同的地点(而不像一代那样只有一个小镇),这使得游戏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塑造更为丰满,而“龙与地下城”风格设定的加强也使得游戏的深度与广度与前作相比大为拓展。
遗憾的是,在我所接触的许多“暗黑”迷中,真正了解《暗黑破坏神2》的故事背景的人可谓少之又少;许多国外玩家甚至从未玩过单人模式,买来后便直接连上“战网”(Battle.net)与其他人联线作战。
写这篇专题的目的是为了告诉大家,除了砍杀、除了地牢之外,《暗黑破坏神2》中还有许多精彩的地方值得我们流连。下面将为大家介绍的是游戏中的三大魔王和五位英雄的一些历史渊源。
神话中的三大魔王
一、迪亚伯罗(Diablo)
“Diablo”是西班牙语里“魔鬼”(Devil)的意思,很多人将其误读为“达埃伯罗”,实际上它的正确发音应该是“迪亚伯罗”。不知大家有没有玩过《猴岛小英雄》(Curse of Monkey Island),其中有个“El Pollo Diablo”,意思就是“魔鬼的小鸡”。
迪亚伯罗在三大魔头中是最年轻的一个,象征“恐惧”。在《暗黑破坏神》一代里,我们的英雄曾经击败过它,并将它锁入灵石,嵌入脑中,希望凭借自己的意志压制住这个不灭的灵魂。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英雄的意志力逐渐变弱,迪亚伯罗的灵魂终于从灵石中逃脱出来,控制了英雄的身躯。于是,魔王操纵着英雄的肉体,以“暗黑流浪者”的名义,前往东方解救自己的两位兄弟——巴尔和墨菲斯托。这就是《暗黑破坏神2》的背景设定。
二、墨菲斯托(Mephisto)
就我所掌握的资料来看,三大魔王中的老大墨菲斯托很可能是Blizzard公司杜撰出来的一名角色,它象征“仇恨”。如果说有什么历史背景的话,墨菲斯托或许与传说中巴尔的兄长、邪恶之神墨特(Mot)有所关联,具体请见下文对巴尔的介绍。
根据游戏的背景,墨菲斯托曾被古赫拉德里姆人抓获并囚禁于库拉斯特镇附近的特拉文克尔神庙的守卫之塔中,可惜它的魔力太过强大,被禁后不久,它便控制了那些监护它的神庙僧侣的灵魂,只有大司祭克哈利姆顽强地抵制住了墨菲斯托的魔力,但克哈利姆最终还是被墨菲斯托的傀儡们所。
尽管无法离开守卫之塔,墨菲斯托依然可以操纵手下的那些灵魂为自己卖命,这同一代中的迪亚伯罗有些相似。游戏第四幕中当我们的英雄使用地狱之锤击碎墨菲斯托的灵石时,便可以看见被墨菲斯托控制的无数冤魂从中飘出。
三、巴尔(Baal)
巴尔是三大魔头中的老二,被称为“破坏之魔”。
很久以前,巴尔曾被古赫拉德里姆人制服并封存于一块红色灵石中,由于灵石的意外裂开,使得巴尔出逃的机会大增。为了阻止它冲破封印,一位名为名叫塔尔·拉什的赫拉德里姆英雄勇敢地站出来,将这块灵石置入自己的心中,希望依靠自己的灵魂将巴尔困住。人们将塔尔·拉什同嵌在他心脏中的这块灵石一起,埋入鲁特格尔雷恩城附近的沙漠深处。在游戏的第二幕里,玩家的主要任务便是找寻塔尔·拉什之墓,阻止迪亚伯罗解救巴尔。
巴尔在三大魔头中是历史背景最丰富的一个角色,有关它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古代凯尔特人所膜拜的神巴莱纳斯(Belenus),在闪米特族的传说中也有关于它的比较翔实的记载。
巴尔是迦南人、腓尼基人和叙利亚人的原始神之一,其实,在这些民族的心目中,巴尔并非像游戏中所描写的那样是个无恶不作的“破坏之魔”,而是一位善良的生命之神。传说中,当巴尔的兄弟、邪恶之神墨特(Mot)下到凡间破坏世界的时候,巴尔勇敢地站出来向他挑战。经过激烈的战斗,巴尔被墨特打败,当他跪倒在兄长面前的时候,被整个地吞了下去。七年后,巴尔的姐姐安娜特(Anat,游戏第一幕中的女魔安德列斯?)击败墨特,把巴尔从死亡中解救出来。不幸的是,在巴尔复活的过程中,墨特也从死亡中苏醒了过来,据说,直到今天,他俩依然被锁在无休止的战争中,他们之间的斗争造就了四季的变迁,而“巴尔”则成为掌管“生命”、“收获”的神灵(类似于古希腊神话中掌管农业、婚姻与丰饶的女神得墨忒耳)。人们有时也将巴尔称为“Hadad”或“Rimmon”,义为“雷神”;“肥沃之地”则被人们称为“Baal's Land”或“Baal-land”。
肥沃的土地总是与人类的生殖力联系在一起,因此,巴尔同他的姐姐安娜特一起被尊为生产之神,人们认为当他俩交媾的时候会引发暴风雨,而当他们分离的时候,大地便会干旱。为使他们再次结合,牧师与女祭司纵酒狂欢,希望通过相交的行为唤起巴尔的恩惠,降下滋养的雨露。
当犹太人成为这个地区的统治者后,巴尔开始逐渐沦为有害的邪恶之神,成为人们心中的“魔王”(Beelzebub)。巴尔的追随者被冠以卖*、人祭、**等罪名,失去了原先的神圣的光环。犹太人为树立自己心目中的神,很可能有意夸大了这些人的罪行,但当时的确曾发生过大规模的人祭活动,在纳泽雷斯(Nazereth)地区的大型古墓中,人们曾发现过大量婴儿的骸骨。
从此以后,巴尔便与神秘文化联系在了一起。曾经有一本名叫《所罗门之钥》(Lesser Key of Solomon)的古希伯来文献记载了有关巴尔的一些晦涩难解的神话故事,在这本古籍中,巴尔被描述为一位嗓音嘶哑、喜怒无常、拥有无穷权力的王子,他可以授予他所喜爱的人以非常的智慧和隐身的能力,而一般人却很难得到他的哪怕是十分细微的帮助。
在《圣经》里,巴尔被描写为“邪恶之神”,相传他的追随者曾过无数的基督教先知,并曾捣毁过基督圣坛。于是,“巴尔”这个名字便与“Diablo”、“Asmodeus”、“Lucifer”和“Balaam”一起,成为了“撒旦”的代名词。
了解《圣经》的人都知道“摩西十诫”的故事,摩西在领导以色列人民离开埃及后,登上西奈山接受了上帝赐予的十条诫命。由于摩西迟迟没有下山,在山下等候的以色列百姓恐慌起来,以为摩西抛弃了他们,于是要求摩西的长兄亚伦为他们再造了一个神像,以便继续为他们引路。亚伦用百姓们的金首饰铸造了一只金牛犊,以色列人围着金牛犊边唱边跳,以金牛犊为自己的神明。相传这只金牛犊代表的便是巴尔。
萨拉曼卡大学的杰出校友
齐内丁·齐达内资料
全名:Zinedine Yazid Zidane
中文名:齐达内
昵称:齐祖,Yaz
生日:12年7月23日或12年06月23日
出生地:法国南部马赛
身高:185厘米
体重:78公斤
昵称:齐祖,Yaz
场上位置:攻击型中场
曾效力球队:
1988-1992 戛纳 出场61次 进球6个
1992-1996 波尔图 出场139次,进球28个
1996-2001 尤文图斯 出场161次,进球24个
2001-2006 马德里 出场155次,进球34个
国家队:法国,出场108次,进球31个
目前效力球队:西班牙马德里
冠军荣誉:世界杯(1次)、(1次)、 冠军杯(1次)、意甲联赛(2次)、 西甲联赛(1次)
对于齐达内的足球生涯,仅仅用两个字,难以形容。球场上技艺非凡,球场下人品出众。德艺双馨的齐达内,在其长达18年的职业球员生涯里,为当代球迷确立了一个真正优秀球员的标准。
在全欧洲,如果你提到La Castellane,都会告诉你,那里盛产流氓,小偷和骗子。但如今,人们还会加上一句,还有球王。
地处马赛郊区的La Castellane,是法国有名的北非移民聚居地。当20世纪60年代,原籍阿尔及利亚一个偏僻山村的齐达内父亲斯摩尔辗转来到这里时,他不会知道,自己的儿子将会从这里走向世界,成为整个法国的骄傲。
成长于空荡荒芜灰尘漫天飞舞的马赛街道上,齐达内尽情释放着自己的天分。贫穷的生活没有压抑他爱好足球的天性,反倒使他在成名后仍然保存着一份谦虚朴实的赤子之心。
尽管出生在马赛,齐达内却从未代表马赛队打过一场比赛。在他还未被尤文图斯以300万欧元的价格带到意大利前,他曾经先后效力于戛纳和波尔图。
在2001年,已经成为世界足球一代艺术大师的齐达内被西班牙豪门马德里以创世界纪录的6600万欧元带到了西班牙。在那里,他和大批世界顶尖球员——罗纳尔多,卡洛斯,菲戈,贝克汉姆和劳尔一起,为球迷们奉献了一场接一场精彩绝伦的比赛。而在齐达内职业生涯中最为难忘的一场俱乐部赛事,则诞生在2002年的欧洲冠军杯决赛,在和勒沃库森的那场比赛中,齐达内一记荡气回肠的半转身凌空怒射帮助马德里登顶欧洲冠军。而齐达内自己,则完成了当代足球皇帝的加冕仪式。
2006年,虽然年迈但表现依然出色的齐达内作出了一个让世人震惊的决定,在世界杯后彻底告别足球。2006年5月7日,齐达内在伯纳乌举行了告别赛,那场比赛后,在马德里的5年时光,正式成为回忆。马德里的球员们在那场比赛中都穿上了一件特制内衣,上面印着马德里的队徽,而队徽上则写着这样一行字——“齐达内2001-2006”。就像人们事先所期许的那样,马德里的球迷给予了一名球员所能够得到的最高礼遇,整场比赛中球迷们一直不停地在为齐达内鼓掌——不仅仅是因为他在马德里无与伦比的表现,更因为齐达内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为世人用行动阐明了什么是完美。
略显遗憾的是,那场同维拉雷尔的比赛,马德里仅仅和对手战成了3比3的平局。而齐达内则为马德里攻进了第二个球,进球后,他没有作出任何庆祝。对于此刻的他来说,似乎已经达到了无欲无求的境界。而在那场比赛之后,他与维拉雷尔的核心,阿根廷人里克尔梅交换了球衣。英雄惜英雄,听着全场球迷为他而发出的欢呼和一遍遍呼喊他的名字的声音,34岁的齐达内默默地流着泪水,告别了他曾经为之效力过5年的马德里队。
国家队
尽管齐达内一生的大多数时间都并不在他本来的祖国,阿尔及利亚度过,但他仍然认为那里是自己的精神家园。他本来应该代表阿尔及利亚队参加国际比赛,若不是当时的阿尔及利亚主教练克麦利以“速度不够快”的理由拒绝给他一个位置,今日的齐达内大概又是另一番光景。
1994年8月17日,在法国队与捷克队比赛下半场第63分钟,齐达内第一次代表国家队出场参加比赛。尽管只是一名替补,齐达内的处子秀却已经堪称经典。在前63分钟中,捷克队领先法国队2个球,而在仅剩的27分钟中,初出茅庐的齐达内连进两球,帮助法国队扳平了。人们第一次开始注意到这个北非移民的孩子,从那时开始,他正式走上了一代巨星之路。
而在1998年的法国世界杯上,齐达内达到了个人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巅峰,3-0,法国队出人意料的大胜巴西,齐达内的光头成为那届世界杯上最闪耀的一道风景线,两粒进球,不但掩盖了之前他在一场无关紧要的比赛中恶意侵犯对手而吃到的红牌,以及随后而来的2场禁赛的阴影,还帮助他成为了人们心中公认的当代足球大师。后来,齐达内身边的人对外界透露,在那场比赛前,齐达内一直憋着股劲,要以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的实力,的是,他做到了。而2年之后的上,齐达内为法国又赢得了冠军。至此,齐达内已经成为世人眼中当之无愧的当今第一球星。
伤病的困扰使齐达内在2002年世界杯上失望而归。在那届世界杯上,上届冠军法国队以一球未进的糟糕战绩在小组赛上就铩羽而归。负伤的齐达内在小组赛的最后一场比赛勉强披挂上阵,但已无力回天。那时,人们都以为,属于齐达内的时代,已经成了过去时。
2004年的8月12日,当法国队输给希腊队,从上出局后。齐达内对外发表了一份声明,宣布从此退出国家队。而在2005年2月4日,他宣布当完成他与马德里的合同——即在2006-07赛季之后,他将彻底告别这片绿茵场。
2006年,齐达内的球迷们可谓悲喜交加。一方面齐达内宣布,他会重新回到法国国家队,以帮助当时在世界杯预选赛上跌跌撞撞的球队确立出线资格。另一方面,他选择了提前退役,在这个赛季结束之后,他就将再也不会为任何俱乐部效力。
或许是齐达内的影响力实在惊人,当他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宣布,“我做出了回来的决定。”的一周后,已经和他一起说过退出国家队的马克莱莱和图拉姆都先后选择了回归。这支老而弥坚的法国队,在接下来的预选赛中取得了不俗的战绩,向世人证明了齐达内虽然年纪大了,但是技战术能力仍然出类拔萃。但无论如何,已经获得了一切荣誉的齐达内选择了激流勇退。对于他来说,在2006年的世界杯决赛上告别他挚爱的足球,无疑是最好的方式。
2006年5月27日,在法国与墨西哥的比赛中,齐达内完成了自己为法国队效力的第100场比赛。
至此,对于齐达内的职业生涯来说,可以说是别无缺憾了。
齐达内的地位是在1998年的世界杯决赛后所奠定的。在那场比赛后,他成为了全世界人家喻户晓的人物。
2004年,为庆祝国际足联百年庆典,贝利选出了125名在世的世界足球优秀球员,齐达内入选了这份名单。同年,他被选为过去50年中欧洲最优秀的球员。
在他职业生涯最后的阶段,齐达内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渐渐走向夕阳。而是仍然如同年轻时一样发挥稳定而出色,当人们提起他时,仍然把他视作当代最重要的球员之一,和所有时代最为出色的球员并列。
琐事
为世界球迷所熟知的“齐祖”这个昵称,最初是波尔多的主教练罗兰的这样叫他。而Yaz,则是齐达内中间名字“Yazid”的简称,只不过,只有和他最亲近和熟悉的朋友和队友才会这样叫他。
曾经在都灵和马德里多个时尚都期生活过的齐达内,却无比忠诚于家乡那个贫穷的小镇,而他的家人们也都仍然生活在那里。齐达内的兄弟法里德现在是当地一家球队的主教练,而齐达内则资助那家球队的日常开销。而他原籍阿尔及利亚的父母也选择居住在距离马赛不远的一个郊区,尽管他们的儿子已经拥有大约5500万元的资产,能够让他的父母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过得舒舒服服。34岁的齐祖,仍然如同小孩子一样的腼腆。和最初的他一样,尽管如今的他已经是我们这一时代最为出色的球员,但他却仍然是那个害羞和安静的小男孩。
不过,即使是如此完美的齐达内,在职业生涯里也有污点。他曾经获得过两张红牌,一张在1998年的世界杯上,还有一张,则是出现在00-01赛季的冠军杯上。当时他尚代表尤文图斯队,在与汉堡队的比赛中恶意侵犯对手,因此而吃到了职业生涯中第二张,也是最后一张红牌。
在一个访中,齐达内承认,自己的偶像是曾经效力于马赛队的乌拉圭“王子”恩佐-弗朗西斯科利。他用他的名字为自己的第二个儿子命名。他曾经在一场比赛中作过弗朗西斯科利的球童,那曾是他们的一次亲密接触。
而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齐达内成为了火炬传递者,这是表彰他在足球事业上所做出的贡献。同年,他被法国总统希拉克授予了骑士称号。
齐达内如今代言的品牌包括阿迪达斯、福特汽车、Canal+(电视)、Volvic饮料、Lego积木玩具以及促使头发再生的彼得罗-卡恩牌新型洗发香波。
由于齐达内是个地地道道的北非人,所以齐达内的名字均为阿拉伯语,在阿拉伯语中,Zinedine的意思是美丽,而他的姓氏Zidane的意思则为“增加信念”。踢最美丽足球的齐达内,信念永远坚定的齐达内。齐达内,的确人如其名。
如今,已经功成名就的齐达内和自己一生的最爱,年仅17岁就遇到了的西班牙女孩维罗尼卡一起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那时的维罗尼卡还是个19岁的舞蹈学院学生。1993年,他们结婚了。现在的她拥有了世界上最棒的男人,齐达内是世人眼中的好父亲,好丈夫,他们共同拥有4个孩子,11岁的大儿子恩佐、7岁的二儿子卢卡,3岁的三儿子特奥还有刚刚出生半年的小儿子埃利亚兹。齐达内曾经笑言,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自己在家中的地位也一步步下降。由起初和孩子们一起玩球,到如今只能为他们担当裁判。但已经为法国足球队奉献了自己一生的齐达内,显然乐在其中。
原籍阿尔及利亚的齐达内这样形容自己,“未施教礼的回教徒”。对于齐达内而言,心中永远有一处不曾被外人所涉及的净土,那里,有他所有的精神支柱。
在告别齐达内后,世界足球不仅仅失去了一个伟大的球员,更是失去了一个伟大的人。在他短短18年的足球生涯中,齐达内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才是完美。不但在球场上,而且在球场下。所以,当2006年的世界杯决赛来到之时,他想做的,只是享受比赛,这最后一场,完全属于他的比赛。结果如何,在此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身上人们看到了,足球超越了国界,种族,年龄等等鸿沟,世界人民都为其所颠倒。
告别齐达内,告别一个时代。
齐达内重要荣誉:
1998年世界杯冠军
2000年冠军
随尤文图斯:1996年欧洲超级杯,洲际杯,96/,/98赛季意甲联赛冠军,19年意大利超级杯
随马德里:01/02欧洲冠军杯,2002年洲际杯,02/03西甲联赛冠军,02年欧洲超级杯,01/03西班牙超级杯
个人荣誉:
1998,2000,2003三届国际足联金球奖
补充
齐达内无疑是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球员,球风洋溢着古典主义的气息,脚法细腻、优美、准确,盘球技术干净利落,场上视野开阔,善于把握场上形势,传球巧妙而精确,射门方法多,门前冲击力强。在法国,他被认为是法国前球星普拉蒂尼的接班人。是法国队的中场核心。他为法国队赢得的1998世界杯和2000两项国际足坛的最高荣誉,就连普拉蒂尼也无法与之相比。齐达内2001年夏天以6400万美元的创纪录天价加盟马德里。 12年6月23日出生于法国南部的马赛市北郊的卡斯特拉纳镇的一个阿尔及利亚侨民之家。他是家里第5个孩子。他的父亲伊斯梅尔是个守夜人。13岁时,齐达内开始了正规的足球训练,参加卡斯特拉纳镇的少年足球队。14岁时就有“马赛神童”之称。1994年8月17日,他第一次作为首选队员参加了法国国家队对捷克队的比赛。他在法国队以0:2落后时被替换上场,并在15分钟内分别用左脚和头顶攻入2球。这场比赛是他的“成名之作”.
在1996年7月,齐达内从法国波尔多俱乐部足球队转会至意大利尤文图斯俱乐部足球队,年薪达1200万法郎。他在尤文图斯队中身披前法国球星穿过的10号球衣,并象普拉蒂尼那样很快成为尤文图斯队的中场核心。96至98年,他效力的尤文图斯队在各种大赛上获得了优异成绩,包括意甲冠军和亚军.
即使如此,齐达内的名声似乎仍然不是很响亮,这也许跟他内向的性格有关。他更倾向于自我思想的世界,而不是去表现些什么。然而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齐达内名声鹤起是在98年的法国世界杯上,他作为法国的中场核心参加了比赛。在法国与巴西进行的世界杯决赛中,他两次利用前场脚球的机会头球攻破巴西队的大门,为法国队首度捧得大力神杯立下汗马功劳。那场比赛至今仍然令人难忘,当时齐达内便成为了法国人心中的神,甚至有球迷要求让齐达内当法国总理!可见他当时的人气之旺。 当年,齐达内被评为法国足球先生。
两年之后的2000年7月2日,齐达内与队友合作,使法国队获得欧洲足球锦标赛冠军。他本人入选了欧锦赛最佳阵容。并在一年一度的欧洲最佳评选中荣获了“欧洲”奖。 2001年7月,以创纪录的6400万美元的身价转会到西班牙马德里队。
做为巨蟹座男人,齐达内是非常爱家人、爱妻子的,1991年,17岁的齐达内在法国戛纳体育培训中心与体操运动员韦罗妮克·费尔南德斯结识。之后,他们组成的幸福的家庭,还有2个孩子,由于齐达内最崇拜的球星是乌拉圭的恩佐·弗朗西斯科利。因此,他将他的第一个儿子取名为恩佐。齐达内对妻子有着如下的评价:“我们在一起生活14年了,我认为我是一个幸福的人,甚至有些太了。”
齐达内在法国国家队的经典比赛:
国家队处女战:1994年8月17日,波尔多,友谊赛,法国2-2挪威,齐达内首次代表法国队出场,他在第63分钟替补上场后连进两球,为法国队扳平。
1998年2月25日,友谊赛,法国3-3挪威,齐达内打进第二个进球,由德约卡夫从边路起球,齐达内一停一射难度非常大,这个球是他自己认为仅次于格拉斯哥的天外飞仙的第二喜欢的进球,他自己说甚至比前一球更漂亮。
三届世界杯:
1998年7月12日,法国世界杯决赛,法国3-0巴西,齐达内两粒头球终结巴西。齐达内认为队友的鼓励是他突然爆发的源泉:“他们在更衣室的时候就打赌我能进球,我想小组赛的红牌让我休息了两轮,是时候补偿我的过失了。”开场后的第5和第7分钟,他给吉瓦什和德约卡夫创造了绝好的得分机会,可惜他们未能把握。直到第27分钟和第45分钟,他先后接应佩蒂和德约卡夫开出的角球,用他最不擅长的头球攻破了巴西队的大门。赛后,巴西队老帅扎加洛承认上半场齐祖的两个进球彻底摧毁了球队的斗志。齐达内后来看电视重放的片断感到十分:“真想不到是莱昂纳多跟我争顶,要是换成巴亚诺或阿尔代尔,天晓得会发生什么事。”
2006年6月28日,德国世界杯八分之一,法国3-1西班牙,齐达内在最后时刻任意球助攻维埃拉反超、自己头球攻进第三球,被评为全场最佳。
2006年7月2日,德国世界杯四分之一,巴西0-1法国,齐达内助攻亨利破门,绝杀巴西。
2006年7月9日,德国世界杯决赛,意大利1-1(5-3)法国,齐达内打进点球为法国队领先,加时赛时几乎头球再度破门,加时赛第110分钟红牌被罚下场。
两届:
2000年6月25日,荷比四分之一,布鲁日,法国2-1西班牙。齐达内以一个漂亮的定位球攻破了卡尼萨雷斯的十指关。齐达内回忆这个进球时泛起了得意的微笑:“这是我代表法国队的第一个定位球得分,我很满意这脚打门,因为它刚好飞进了门楣的右上角。”
2000年6月28日,荷比半决赛,布鲁塞尔,法国2-1葡萄牙。上半场葡萄牙风头甚劲的前锋戈麦斯禁区前沿的冷射让巴特斯呆若木鸡。虽然下半场阿内尔卡助攻亨利扳平,但顽强的葡萄牙人还是把比赛拖入加时。第117分钟,维尔托德右路突破传中,球打在葡萄牙后卫沙维尔手上,裁判给了法国队一个点球。葡萄牙队员认为这是无意手球,纷纷围住裁判理论,比赛中断了近5分钟。齐达内回忆:“就在场上处于混乱的时候,我充分考虑如何射好这个点球。当比赛恢复,我拿着球走向点球点,我没有丝毫的犹豫,葡萄牙门将拜亚对右侧的射门比较吃力,结果我用力把球射向了左上角。”这是一个很有争议的点球,但齐达内是赢家。
2004年6月13日,葡萄牙小组赛,里斯本,法国2-1逆转英格兰。法国队首战英格兰,第89分钟英格兰仍以1比0领先。第90分钟马卡莱莱在离门20米处被侵犯赢得了直接任意球。齐达内回忆这个进球的过程:“这是唯一可以追平的机会。我起脚之前很清楚地记得图拉姆朝我小声说:‘射詹姆斯的上角。’但我觉得要击败身高臂长的詹姆斯必须多加点旋转,这个定位球的力度比我以往的要快要急,结果飞入了大门的左下角。”第93分钟,杰拉德一次漫不经心的回传被亨利偷袭成功,詹姆斯被迫扑倒亨利,点球!齐达内说道:“我显得很冷静,我知道詹姆斯会猜我射同一个方向,结果我选择了射右角,我成功了。”
齐达内在俱乐部的经典比赛:
1988-1992,戛纳:
1991年2月8日,戛纳VS南特,齐达内打入了在联赛中的首粒个人进球。为此戛纳队老板兑现诺言奖给他一辆红色的雷诺-克里奥小轿车,这件事被齐达内记忆一生。那一年戛纳队成绩出色夺得法甲第4名,并取得了联盟杯赛的资格。
1992-1996,波尔多:
1996年联盟杯赛第3轮的第二回合客场,首回合波尔多主场2-0胜,但在客场第二回合比赛中贝蒂斯队连进2球,关键时刻齐达内的一记非常精彩的进球使波尔多免于被淘汰,最终波尔多以总分3-2贝蒂斯晋级八强,此粒进球也被齐达内列为个人五佳进球。
在95-96这届联盟杯赛上,拥有齐达内、利扎拉祖、杜加里(后来98世界冠军队的三名主力)的波尔多队,随后在四分之一决赛中客场0-2、主场 3-0逆转淘汰了AC米兰,半决赛中主客场各1-0战胜斯拉维亚布拉格队,最后进入了联盟杯决赛,创造了波尔多队历史上的最好欧战成绩。决赛中首回合客场 0-2、次回合主场1-3负于拥有克林斯曼、马特乌斯的鼎盛时期的拜仁慕尼黑队。
1996-2001,尤文图斯:
尤文图斯时代的齐达内虽然得过两次意甲冠军,和96-(负于多特蒙德)、-98(负于马德里)两届冠军联赛亚军,但他始终笼罩在俱乐部和法国队双重队长的阴影下,尤文中场的核心并非齐达内而是德尚,而意甲以防守为核心的踢法也并不适合齐达内,但意甲五年的经历对他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19年5月28日,欧洲冠军联赛决赛,慕尼黑,尤文图斯1-3多特蒙德。尤文图斯半决赛两回合6-2淘汰了阿贾克斯,是夺冠大热门。齐达内上半时一脚远射曾经击中横梁,但当晚的明星却是多特蒙德队的里德尔,他早早的两粒入球让尤文图斯陷入困境,尽管皮耶罗一度脚后跟扳回一球,但里肯的吊射又浇灭了尤文的翻盘希望,打满90分钟的齐达内无可奈何。
1998年5月20日,欧洲冠军联赛决赛,尤文图斯0-1马德里。这是齐达内的第三次欧洲俱乐部顶级决赛,尤文图斯依然是热门,齐达内依然打满全场,但却由卡洛斯误打误撞的射门造成米亚托维奇的唯一入球捧走了奖杯。值得记忆的也许还有主裁判克鲁格几乎记错黄牌罚下中场卡伦布的闹剧。
2001-2006,马德里:
转会是齐达内个人职业生涯达到巅峰的最重要转折点,在的前两个赛季内,西甲崇尚进攻的风格让齐达内在中前场的指挥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终于获得了欧洲冠军杯这项梦寐以求的荣誉,随后而来的西甲冠军、欧洲超级杯、洲际杯(丰田杯)等等,及世界足球先生、欧洲足球先生等个人荣誉,个人的声望也到达了最顶点。但后三个赛季的衰退却让敬业的齐达内感到无奈和痛苦,他也为此下定了提前退役的决心,但在西班牙的五年无疑是齐达内事业和家庭生活都相当美满的一段日子,因此他也许诺说将会作为形象大使而永远与俱乐部联系在一起。
2002年5月15日,欧洲冠军联赛决赛,苏格兰格拉斯哥的汉普顿公园球场,2-1勒沃库森。劳尔第8分钟首开纪录,勒沃库森队由卢西奥第 13分钟时扳平缘分。上半场第45分钟时,左路发动进攻,索拉里传给卡洛斯,后者一脚又高又飘的传球送给齐达内,齐达内在大禁区线附近用左脚半转身凌空抽射,打进一记惊世骇俗的远射,之后被命名为“天外飞仙”,此进球为赢得了决赛胜利,并捧起了第9座欧洲冠军杯。
2006年1月17日,西甲第19轮,4-2塞维利亚,齐达内在个人生涯中首次上演帽子戏法,也是自02冠军杯决赛后首次为攻入致胜进球。
2006年5月7日,西甲第37轮,3-3比利亚雷尔,齐达内在伯纳乌的告别演出,头球打进第二球。一周后,齐达内又在第38轮客场1-2负于塞维利亚的比赛中再进一球,完成了个人的最后一场俱乐部比赛,并为拿到联赛第二名。
读过哪些外国文学作品
在其长达近八个世纪的漫长历史中,萨拉曼卡大学培养了无数杰出英才,无数著名的学者、科学家、神学家、法学家等曾在此学习、任教、研究。略举其要者如下:
塞万提斯·萨维德拉(1547-1616)(Miguel de Cervantes Saedra),西班牙文学巨匠,文艺复兴时期著名作家。《唐吉可德》作者。早年曾在萨拉曼卡大学学习。
亚伯拉罕·萨库托(Abraham Zacuto)(1452-1515),犹太天文学家,数学家。在萨拉曼卡学习天文并随后任教于萨拉曼卡大学、萨拉戈萨大学以及卡塔赫拉大学。他为达伽玛的航行关键的准备工作提供了航海仪器、地图和许多附有使用说明的数学图表。没有他的贡献,达伽玛就不可能成功地完成这在欧洲尚属首次的最远距离的航行。
安东尼奥·德·内夫里哈(Antonio de Nebrija,1442-1522),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学者。他曾在萨拉曼卡大学和博洛尼亚大学学习。一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埃纳雷斯堡大学讲授古典文学,他在那里成为了西班牙非常著名的人文主义学者,另外,他还写作了首部卡斯蒂利亚西班牙语语法的著作(1492年出版)。今天,以他名字命名的安东尼奥德内夫里哈大学(Universidad Antonio de Nebrija)是西班牙顶级私立大学之一。
路易斯.德.莱昂(Luis de León),(1527-1591),15岁进入萨拉曼卡大学学习教会法,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西班牙奥古斯丁修会修士,著名诗人和翻译家,他曾根据贺拉斯诗体,用西班牙语写作古典风格的颂诗,其作品到1631年才印刷出版,他生前以教师和《圣经》的学者而著名。
路易斯·德·贡戈拉·伊·阿尔戈特(Luis de Góngora y Argote,1561年7月11日-1627年5月24日),西班牙诗人。生于科尔多瓦的一个贵族之家,后成为神父。其诗集《西班牙荷马的诗作》曾被查禁。1612年开始写的长诗《孤独》是其代表作,2880行,未完成。诗中充满了奇特的修辞,体现了诗人“夸饰主义”的创作风格。
弗朗西斯科.苏亚雷斯(Francisco Suárez)(1548 – 1617),1561年进入萨拉曼卡大学法学院学习。萨拉曼卡学派代表人物,诗人、神学家、哲学家。被誉为托马斯阿奎那之后最重要的经院哲学家。
圣十字若望(San Juan de la Cruz,1542-1591)),本名Juan de Yepes Alvarez,是天主教改革的主要人物,西班牙神秘主义者,加尔默罗会修士和神父。在萨拉曼卡大学学习神学与哲学。十字若望是加尔默罗会的改革者,被认为与阿维拉的圣德肋撒一同创立了跣足加尔默罗会。他还以写作著称,他的诗歌及其对灵魂增长的研究,被认为是西班牙神秘文学的高峰,是西班牙文学的高峰之一. 1726年,本笃十三世封他为圣人。他被列为天主教33位教会圣师之一。
荷南多·科尔特斯(Hernán Cortés)(1485-1547),西班牙殖民者,以摧毁阿兹塔克文明,征服墨西哥、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并建立殖民地著称。出生于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小镇麦德林(位于现今西班牙西部埃斯特雷马杜拉境内)的一个西班牙小贵族家庭。他曾在萨拉曼卡大学法学院学习法律。他在17岁时弃学从军,随后在1504年来到新大陆的西班牙岛。科尔特斯曾经在岛上做过农民,公证员,后来成为当地乡绅。1511年,科尔蒂斯跟随贝拉斯克斯参加了征服古巴的战争。贝拉斯克斯被指派为古巴总督后,科尔特斯因功被任命为财政官。他后来还当选过古巴圣地亚哥的,与贝拉斯克斯的小姨结婚。1534年到1535年,科尔特斯北上到北美洲西海岸,探索了今日的南加州部份,并命其名为“加利福尼亚”(California)
弗朗西斯科·维多利亚(Francisco de Vitoria, Francisci de Victoria)(1480-1546)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神学家、法学家。萨拉曼卡学派始祖,近代国际法先驱。
加斯帕尔·德·古兹曼·皮尔蒙特(Gaspar de Guzmán y Pimentel)(1587-1645),在萨拉曼卡大学学习法律、军事。西班牙公爵,担任当时西班牙王室大臣,主宰西班牙内外政策长达数十年。其家族源于安达卢西亚森卢卡尔(Sanlúcar de Barrameda)领主古斯芒家族的阿隆索·佩雷斯·德·古斯芒(1256年-1309年)。1445年,卡斯蒂利亚国王胡安二世封第六代森卢卡尔领主胡安·阿隆索·佩雷斯·德·古斯芒为梅迪纳-西多尼亚公爵。佩雷斯·德·古斯芒家族成为了西班牙贵族。梅迪纳-西多尼亚公爵(Duque de Medina-Sidonia)是西班牙王国最悠久的公爵封号之一。
马扎然(Jules Cardinal Mazarin;1602年7月14日-1661年3月9日),又译儒勒·马萨林枢机,法国外交家、政治家,在萨拉曼卡大学学习法律。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时期的宰相(1643~1661)及枢机。任内结束三十年战争,并替法国获得不少重要领土;但是1648年发生的投石党之乱,使得仍与西班牙作战的法国,陷入内忧外患中,国力大挫并暂时沦为二流国家。一直到1659年才取得对西班牙的胜利而结束战争,替之后路易十四的霸业打下初步的基础。
马特奥·阿莱曼(西班牙语:Mateo Alemán,1547年-1614年),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作家。曾在萨拉曼卡大学、阿利坎特大学学习。他出生于塞维利亚,在墨西哥度过了若干年。他写作的《古兹曼·德·阿尔法拉谢传》(1599年出版首部),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恶汉之一。
佩德罗·卡尔德隆·德·拉·巴尔卡(西班牙文:Pedro Calderón de la Barca,1600年1月17日-1681年5月25日),在萨拉曼卡大学攻读法律,西班牙军事家、作家、诗人、戏剧家,西班牙文学黄金时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品为剧作《人生如梦》。
迭戈.德托雷斯.维嘉罗艾尔(Diego de Torres Villarroel,1694-1770),萨拉曼卡大学教授,著名诗人、作家、医生、喜剧家、数学家。
加斯帕·桑斯 (Gaspar Sanz,1640–1710),出生于西班牙阿拉贡地区的卡拉达,是一位巴洛克作曲家,吉他音乐家,管风琴家和牧师。加斯帕在萨拉曼卡大学学习音乐,神学和哲学,后被聘为音乐教授。他写作的巴洛克吉他教学法对今天的古典吉它演奏依然影响重大。
佩德罗.戈麦斯.拉布拉多尔(Pedro Gómez Labrador, Marqués de Labrador(1772-1850),西班牙大臣,外交家。毕业于萨拉曼卡大学法学院。维也纳会议(1814-1815)西班牙代表。
曼努埃尔·贝尔格拉诺(Manuel Belgrano,1770 – 1820),萨拉曼卡大学法学院毕业,阿根廷经济学家、律师、政治人物、军事***。他参加了阿根廷独立战争。他是阿根廷国旗的设计人。他被认为是国家的“解放者”之一。
乌纳穆诺(Miguel de Unamuno)(1864-1936)西班牙著名作家、哲学家,曾任萨拉曼卡大学校长,98年一代代表作家,“那惊悸颤动不定的思想与吊诡冗长的文字表现,造成丰盈的诡论,也标示了他独特的风格。”代表作有
:《迷雾》、《亚伯·桑切斯》,《殉教者圣曼奴埃尔·布埃诺》。
哲学论著:《生命的悲剧意识》(又译《生活的悲戚情感》。
诗集:《抒情十四行诗集》、《维拉斯克斯的基督》、《从富埃特本图拉到巴黎》、《流亡的谣曲》等。
曾获1928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但因当时西班牙阻挠,未果。
佩德罗.萨利纳斯(Pedro Salinas) (1891~1951)西班牙诗人、评论家。生于马德里,曾任塞维利亚大学和马德里大学西班牙文学教授,到过欧、美各国讲学。1936年内战爆发后迁居美国,在大学任教。
萨利纳斯的诗歌继承了加尔西拉索、贝克尔和希梅内斯的优美抒情风格, 以自由体诗为主。 主要诗集有《预言》(1923)、《属于你的声音》(1934)、《爱的理性》(1936)。晚期诗集《一切都很清楚》(1949),表达了诗人对资本主义社感到的不安、恐惧和忧伤。他的其他作品还有散文集《欢乐的节日前夕》(1926),讽刺《不可思议的》(1950),文学论著《豪尔赫·曼里克或论传统与独创》(1947)、《鲁文·达里奥的诗歌》(1948)和《二十世纪西班牙文学》(1949)等。
弗朗西斯科.埃利亚斯.德.德哈达伊斯宾诺拉(Francisco Elías de Tejada y Spínola)(1917-18),西班牙著名自然法学家和法哲学家,萨拉曼卡大学教授。
埃斯特班.比尔博.艾格佳(Esteban de Bilbao Eguía)((18-10),毕业于萨拉曼卡大学法学院。弗朗哥时期重要的政治家,在司法等部门长期担任要职。
阿里斯蒂德斯·罗约·桑切斯(Aristides Royo)(1940-)萨拉曼卡大学法学硕士,巴拿马前总统。
弗朗西斯科·J·阿亚拉(Francisco J. Ayala)(1934-)美籍西班牙裔学者,1960年毕业于萨大。国际知名生态学与进化生物学家。现担任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生态学与进化生物学教授、哲学教授、逻辑和哲学科学教授。他在生物学、哲学等领域造诣颇深,涉猎广泛,至今发表和出版了1000多篇研究论文和40部著作。Ayala教授在学术界享有很高声望,拥有包括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艺术和科学院、美国哲学学会、俄罗斯科学院、西班牙科学院在内等6个国家的8个院士头衔。2001年获得美国最高科学奖——美国国家科学奖章,2010年获得“坦普顿奖”。
阿道弗·苏亚雷斯·冈萨雷斯(Adolfo Suárez González,1932年9月25日-2014年3月23日),西班牙前首相,政治家,西班牙波旁王朝胡安·卡洛斯一世时期的重臣(16-1981)。毕业于萨拉曼卡大学法律系,西班牙民主化后第一位民选首相,1981年被西班牙国王授于苏亚雷斯公爵爵位,在西班牙民主化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07年5月22日,西班牙Antena 3评选““历史上最重要的西班牙人”,他名列第6位,他常被视为西班牙历史最杰出的首相。
胡安.查拉特(Juan Zarate)布什安全助手,现任职于CSIS(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
马努埃尔.安东尼奥.巴尔帝松.门德斯 (10-) 危地马拉律师、政治家,萨拉曼卡大学法学博士,自由民主革新党(LIDER)***,2010年总统候选人,有望成为危地马拉下届总统。
何塞·比森特·兰赫尔·巴莱(José Vicente Rangel Vale,1929-)委内瑞拉前副总统、律师、记者。萨拉曼卡大学法学院毕业。
胡安·曼努埃尔·桑托斯(Juan Manuel Santos Calderón,1951年-),毕业于卡塔赫纳海军学院,后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和美国哈佛大学攻读经济学。,哥伦比亚政治人物,经济学家,现任哥伦比亚总统。
西撒哈拉是什么性质
《11 英法经典文学》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 s://pan.baidu/s/1cgd3TB-PNoBVJCEv5aAk8w
提取码: ct93?收集多部《呼啸山庄》《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雾都孤儿》《鲁滨孙漂流记》《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等等。
齐达内的详细档案
西撒哈拉(阿拉伯语: ,西班牙文:Sáhara Occidental)位于非洲西北部,地处撒哈拉沙漠西部,滨临大西洋,与摩洛哥、毛里塔尼亚、阿尔及利亚相邻。该地是一个有争议地区,摩洛哥声明对此地区拥有主权。另外,当地的一个独立武装组织(波利萨里奥阵线)仅统治著该地区内的极小部分领土,其余大部分均为摩洛哥所占领。目前,共有49个国家承认该武装所领导的“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为独立的阿拉伯国家之一。
历史
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进入西撒哈拉地区,15世纪中叶,葡萄牙人入侵此地。19世纪,西班牙人也开始入侵西撒,并于1886年将之划为西班牙保护地。1958年西撒哈拉改设为西属撒哈拉省。然而,西班牙在该地区的殖民统治遭到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以及毛里塔尼亚等三国的反对。13年5月,在阿尔及利亚的支持下,萨基亚哈姆拉和里奥德奥罗人民解放阵线(简称西撒人阵或波利萨里奥阵线)宣布成立,同时决定通过武装斗争争取西撒独立。15年11月,摩洛哥组织绿色进军,35万名志愿者开进西撒。同月11月14日,西班牙、摩洛哥、毛里塔尼亚三国签订《马德里协议》,规定西班牙必须最迟于16年2月26日撤离西撒。16年2月,西班牙履行协议,开始陆续地将其军队全数撤出西撒哈拉。摩、毛随即签订分治西撒的协定,摩占领北部17万平方公里,毛占领南部9万平方公里,但此举遭到了阿尔及利亚的谴责。16年2月27日,西撒人阵流亡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宣布成立“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目前该流亡所在地为阿国境内廷杜夫省南部的拉伯尼难民营。此后,摩、毛以及西撒人阵三方之间的武装冲突不断发生。19年8月,由于无法抵御游击队的进攻,毛放弃对西撒的领土要求,主动退出西撒战争,而摩则趁机占领了原来的毛占区,并不断向西撒腹地推进。年,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加入非洲团结组织;同年,摩洛哥退出该组织。直至1987年,摩几乎控制了西撒大部分领土。与此同时,摩逐渐在西撒建立起6道总长达2,720公里的防御墙,并派遣军队驻守和设立相应的行政管理机构。1991年,摩洛哥和波利萨里奥阵线同意了联合国的停火解决。公民投票原定于1992年,但很快陷入停顿。2007年4月,摩洛哥推出西撒哈拉自治,希望以此重启西撒问题和谈进程,但遭到波利萨里奥阵线坚决反对。
政治
目前由军实行有效统治。
谁有葡萄牙的资料?
齐内丁·齐达内(Zinedine Zidane),全名齐内丁·亚兹德·齐达内(Zinedine Yazid Zidane),12年6月23日出生于法国马赛,法国前职业男子足球运动员、教练员,球员时代司职前腰,绰号“齐祖”(Zizou),执教于西甲马德里足球俱乐部。
所获得的主要奖项有1998年世界杯、2000年冠军? ,2001-02赛季欧洲冠军联赛冠军 ,1998年欧洲金球奖 ,世界足球先生(1998、2000、2003) 。
齐达内加入过的足球队有;戛纳足球俱乐部,波尔多足球俱乐部,尤文图斯足球俱乐部,马德里足球俱乐部,法国国家队。
齐达内的执教生涯有;马德里助理教练,执教马德里B队,执教马德里。
扩展资料;
1,齐达内的社会活动;
2001年,齐达内被任命为联合国开发署亲善大使,从2003年开始,齐达内和另一位亲善大使“外星人”罗纳尔多每年都会举行一次“抗击贫困”的比赛,他们会邀请足坛现役和退役的明星来参加义赛,赛事所得的收入将全部捐给世界各地贫困的人民。
2007年,齐达内应埃及邀请出任残疾儿童慈善活动形象大使,并参加了相关的慈善活动为残障和无家可归儿童提供帮助。
2,齐达内的招牌动作;
马赛回旋是齐达内在球场上的招牌动作,它是一种华丽而又实用的个人摆脱技巧,是指在正向带球过程中以一个180度旋转顺势转身摆脱防守者,再或传或射,或是继续带球推进。整个动作需要一气呵成。尤其在双方看似均等得球机会的情况下,能出其不意地占据主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齐内丁·齐达内
法国行政区划
葡萄牙
葡萄牙简介
葡萄牙位于欧洲西南的伊比利亚半岛西部,东部和北部与西班牙相接壤,西部和南部濒临大西泮,是一块南北长、东西窄的近似长方形地带,另有位于大西洋中的亚达尔群岛和马德拉群岛。
葡萄牙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北部为梅塞塔高原;中部多山地,平均海拔800~1000米。埃斯特雷拉山峰海拔1991米,为全国最高山峰。南部多丘陵;西部沿海一带为沿海平原。
葡萄牙气候宜人,冬季温暖湿润,夏季相对干燥。气候时有变化,大致是海洋性气候向地中海气候过渡。西北部,年降雨量超过1000毫米,有些山岭地带可达2000~2500毫米。在东北部和特茹河以南,干旱时有发生。马德拉群岛属地中海气候,比较湿润,气温较高,年降雨量低于1000毫米。亚达尔群岛气候湿润,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
葡萄牙有丰富的动植物。北部地区主要是各种松树、橡树,及海洋地带的大量海生松林。并广泛分布着栗树、椴树、榆树、杨树、椰榄树。另外还有栓皮栎树、角豆树、杏树、无花果树。野生动物有野山羊、野猪、鹿、狼和猞狸。
葡萄牙语为官方语言,也是一种使用地域最广泛的罗马语言。信仰天主教的人占94.1%,信奉其他宗教者占1.3%。葡萄牙人热爱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喜弄花莳草。国内花木色泽艳丽,即使在冬季,也到处可见红花绿叶。爱喝葡萄酒又是葡萄牙人的一种嗜好。特别是波尔图酒,不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用餐时都要喝上几杯这种酒,它被葡萄牙人列入恢复体力的补酒。每年圣诞节,葡萄牙人还要烤制曾得到王后伊沙白尔赞赏过的18英寸的面包分给大家。葡萄牙人爱看只供观赏的斗牛,爱唱最能表现葡萄牙人落寂感受的宿命之歌。
葡萄牙城市介绍:
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坐落在特茹河入海口北岸的7个山丘上,有“七丘城”之称。面积82.88平方公里。濒临大西洋,是风光秀丽的海滨城市。里斯本是葡萄牙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总统府、共和国议会、总理府、外交部和国防部等重要机构均设在滨河的帝国广场。商业广场一带是古代皇宫。由于里斯本处于地中海—南亚地震带上,城内多为低建筑,但20世纪以来,也有不少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城中最高点为圣乔治城堡,城垛巍峨,墙厚且坚,城顶高矗着圣乔治王子的塑像,保留着400年前的炮台,堡内用藤萝装设了一个大餐厅,一个精致的动植园。被称为里斯本露天博物馆的圣若热城堡,游人如织。另外,有建于1147年的罗马—哥特式大教堂,弗洛拉的圣文森教堂。有葡萄牙皇室先王祠的奥古斯丁修道院。卡马尔教堂保持着最初面目。市郊多点缀着别墅、村舍、葡萄园、花园、公园和林地,更是一派明媚多姿的南国风光。里斯本大学建于1290年,是欧洲最古老的学府之一。此外还有高等技术学院,音乐、艺术等学院。市内交通以汽车和地铁为主,距城7.2公里处有国际机场。西郊大西洋沿岸有海滨浴场,是葡著名的旅游区。
波尔图,重要海港。位于西北部的杜罗河北岸,市内宫殿教堂、博物馆、画宫、纪念碑、雕塑群像比比皆是。城市建筑古色古香。有罗马式建筑波尔图大教堂、僧侣塔,著名的公共建筑水晶宫,有波尔图的象征、高75米的克莱里科钟楼。波尔图大学、地区档案馆、市立图书馆等是波尔图文化的重要象征。波尔图的葡萄久负盛名,全市有十几家酒厂,酿造的葡萄酒味美醇厚,远销欧洲和世界各地,使波尔图有“酒市”之称。
有"大西洋明珠"美誉的马德拉岛,位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以南800公里,1402年成为葡萄牙领土.本来靠出口葡萄酒,香蕉及糖维生,近年转以手工业及旅游业为经济支柱.马德拉岛全长56公里,内陆地区大都无人居住,北岸以农地为主.八成居民,集居于岛的南岸. 马德拉岛的首府,是工商业中心丰沙尔.这儿不但风景秀丽,气候温和,更是酿制当地名产——马德拉葡萄酒的地点.这种酒味道甘醇可口,酿制方法也很特别.葡萄发酵后,在烘房中加热,令酒味更醇.丰沙尔有一个多姿多彩的农产品市场.市场里出售的食品应有尽有,包括吞拿鱼,安哥拉鱼及各式价廉物美的蔬菜.另外,不妨试试首都名菜"Espetada".这道菜是把牛肉切成粒状,放在以月桂树树枝生的火上烧烤,味道清新独特. 离开繁忙的丰沙尔,到北岸各小镇走走,会感受到截然不同的宁静.踏入圣安娜小镇,放眼尽是无垠的农田,花卉及红瓦村屋.由圣安娜镇沿岸西行,便到达莫尼什港. 这个小镇是都市人修养生息的地方.你可以在黑色玄武岩建成的海水泳池畅泳,爬上山峡远眺,饱尝海鲜美食,或在海浪声中入睡.虽然北岸小镇生活悠闲,可是,每年9月中旬葡萄成熟时,小镇每个居民都会忙着摘葡萄,酿制醇酒,小镇就热闹起来了
卡斯卡伊斯市位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市以西30公里,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人口18.4万人,是葡萄牙第三大城市.交通便利,旅游业发达,是葡萄牙著名的海滨旅游胜地.卡斯卡伊斯曾是一个渔村,在14世纪开始发展,成为了往来里斯本的一个繁忙的港口城市. 而到19世纪后期,当洗海水澡非常流行的时候,这个城市变成了有名的海滨旅游胜地,这场改革的首席设计师就是葡萄牙国王唐·刘易斯一世?他把葡萄牙王室的避暑山庄搬到了这里,在这里修建了官邸和5个别墅,王室在这里度过整个炎热的夏天.这里也从此完全改变了原来渔村的面貌.于是,卡斯卡伊斯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城市,吸引了很多好奇者到这里参观. 现在这里成为一个活跃的,带有贵族气息的城市,也值得大家漫步于城市街道,欣赏当地高质量的商品,花一些时间在城市众多观景楼中放松休息.海滩依然是卡斯卡伊斯最吸引人的地方,人们可以选择去一些受保护的浅滩或者选择到更远一点的区域去冲浪,或者进行帆板运动. 另外,卡斯卡伊斯的食物也非常出色,特别是能在当地许多餐厅里吃到众多美味的海鲜.
葡萄牙历史
1140年,葡萄牙脱离西班牙统治,亨利克“称帝”,成为该国的第一位国王。
葡萄牙如今的版图成型于1249年的王阿方索三世统治时期。
公元前时期公元前一千年时就有若干部族居住在伊比利半岛(Iberian Peninsula),而第一个有证据支持曾居住此地的是公元前8、9世纪时,住在葡萄牙北部及西班牙的加利西亚(Galicia)的塞尔特人(Celts);同时期还有沿着奥加威(Algarve)建立渔村的腓尼基人(Phoenicians),他们并曾往北开拓直到现今的里斯本(Lisbon);希腊人(Greeks)及迦太基人(Cathaginians)则住在南方及西方海岸地带。
罗马人(Romans)在公元前201年击败迦太基人,公元前140年打败塞尔特人后,就掌控了葡萄牙中部及南部。在罗马统治的六个世纪中,引进属于拉丁语系的葡萄牙语及风俗,也替基督教的引入打下基础。
西哥德人及阿拉伯人统治时期(公元469—1139年)罗马帝国公元3、4世纪时势微,连带影响这个地区的统治权。公元469年,属日耳曼民族的西歌德人(Visigoths)越过庇里牛斯山(Pyrenees)来到此地,7世纪时引进基督教。
公元711年,回教徒入侵推翻了西歌德王朝,在科多巴(Córdoba)建立艾尔安答路斯(al-Andalus)王国;虽然回教统治者不排斥犹太教及基督教,但许多基督徒改信回教,公元9、10世纪是回教最兴盛的时期。
经过近四个世纪的回教统治,葡萄牙境内仍有许多回教式建筑地标,以及许多源自回教及阿拉伯的习俗,也影响了当地的方言。
十字军东征及葡萄牙建国时期(公元1139—1415年)公元1139年,来自葡萄凯尔(Portucale)(以波尔多为中心的领地)边境的贵族艾方索?亨利克斯(艾方索一世) (Afonso Henriques)(Afonso I)宣布独立,并自称是第一任葡萄牙国王,藉由十字军的协助与回教徒对抗,在公元1147年收复里斯本,公元1249年在阿列提住(Alentejo)及奥加威击溃残存回教部队,至此完全取回此地的统辖权。
迪尼斯一世(Dinis I)(公元1279—1325年)推广使用葡萄牙语(以取代西班牙语),在公元1290年创立第一所大学,公元12年签订奥卡尼塞许条约(Treaty of Alca?ices)确立国界,成为十四世纪欧洲第一个独立国家。
大探险时期(公元1415—1580年)艾维兹王朝(House of Aviz)第一位国王裘奥一世(Jo?o I)(公元1385—1433)在位时,成就了葡萄牙前所未见的兴盛景象,也为日后的版图扩张与经济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增强国力,与英国签订温瑟条约(Treaty of Windsor)建立永久的同盟关系。
15世纪是海权时代的黄金时期,在裘奥的儿子导航者亨利王子(Prince Henry the Nigator)的领军下,葡萄牙成为海洋技术及探险的世界领导者。葡萄牙冒险家的足迹从摩洛哥(Moroccan)、马德拉群岛(Madeira Islands)直至无人居住的亚速群岛(Azores Islands),并为了奴隶及财富进军非洲大陆。
公元1488年巴托罗缪?迪亚兹(Bartolomeu Diaz)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Cape of Good Hope)之后,世界就此改变,他不仅开启前往东方的大门,也打开了葡萄牙香料贸易的入口。接下来虽然葡萄牙与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失之交臂,仍在公元1498年,由瓦思库?达?加玛(Vasco da Gama)率领第一只远征舰队前往印度(India),在东非及印度尼西亚打下不少殖民地。两年后,佩卓?奥维瑞许?卡布奥(Pedro Alvares Cabral)拿下巴西,建立广大的葡萄牙帝国。
哈普斯堡及布拉刚萨王朝时期(公元1580—1807年)公元1580年艾维兹王朝失势,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Felipe II)强说他有一半葡萄牙皇室血统,使得伊比利半岛的统治权又回到一个国家手中,在哈普斯堡王朝(House of Habsnurg)统治60年中,葡萄牙被拖进好几次战争中,最惨的是公元1588年西葡无敌舰队惨败给英国,经过这些岁月葡萄牙帝国也逐渐消失。
公元1640年,葡萄牙布拉刚萨王朝(House of Bragan?a)反抗西班牙的菲利普四世宣布独立,为抵抗西班牙维持国家独立,他再次长途跋涉与英国修好。经过半世纪,裘奥五世(公元1706—1750年)利用巴西到的黄金及钻石振兴经济,使得葡萄牙再次兴盛。
公元1755年的大地震摧毁了里斯本及葡萄牙南部,超过15,000人死亡,彭波候爵(Marquês de Pombal)配合国家经济改革,进行里斯本的重建工作。
拿破仑及后拿破仑时期(公元1807—1910年)拿破仑(Napoleon)在公元1807年攻进葡萄牙,王室却为了保命逃到巴西。裘奥六世在公元1821年重返里斯本,所面对却是纷扰不断葡萄牙王室所产生的诡谲政治气氛,儿子佩卓在巴西自立为王并宣布独立,公元1826年裘奥六世死后,就发生兄弟战争(War of the Two Brothers)(公元1826—1834年)。
因为公元1822年曾在皇室缺席情况下草拟宪法,大幅削去君主的权力,所以公元1826年时,立宪派(有佩卓,巴西第一位国王)与君主派(有米格尔(Miguel),佩卓的兄弟)就在葡萄牙各地爆发战争。8年的血腥冲突后,米格尔遭到放逐,由年仅15岁佩卓的妹妹玛丽亚二世(Maria II)(公元1834—1854年)继任王位,不过接下来的75年中,自由民主派与君主派仍然持续对峙。
第一共和到萨拉札时期(公元1910—14年)公元1910年10月5日曼纽尔二世(Manuel II)亡命英国,正式宣告上世纪的政治喧扰告一段落,第一共和(First Republic)时期由此展开,新赋与男性选举及参,并削弱教会影响力,同时工人也拥有罢工权,也依工作表现评定人事考绩而不是依家世背景;但挑战教会权力引发全世界反弹,释出劳工权益也造成与劳工间的对峙。
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更使得经济动摇,国内动荡,公元1926年的军事行动正式结束脆弱的共和,安东尼奥?卡莫那(António Carmona)将军成为临时军事的***,为了解决经济危机,他指派著名经济学教授安东尼奥?德?奥利维拉?萨拉札(António de Oliveira Salazar)担任财政大臣,公元1932年成为首相,但不久也成为,依旧抱着权力不放,恐怖的秘密警察抓出反对萨拉札的人,并且血腥镇压非洲的叛乱,这也拖垮了葡萄牙的全国经济。
革命改造时期(公元14—1999年)70年代早期,国际反对帝国主义声浪高涨,国内军人亦对镇压非洲殖民地行动感到厌烦,于是在公元14年4月25日左派军队发动,即为康乃馨革命(Revolution of Carnations),在葡萄牙每个城镇都有一条叫做4月25日的街道以资纪念。
公元15年社会主义宣布放弃非洲殖民地的管辖权,公元16年举行第一次选举,选出颇具人气的马利欧?索瑞兹(Mario Soares)担任首相,面对国内经济危机,他提出「百日维新」来振兴经济。公元1986年葡萄牙加入欧洲共同体(也就是现在的欧盟),这项新挑战仍无法阻止索瑞兹赢得这年的总统大选,他也是葡萄牙第一位平民总统。
现今的葡萄牙葡萄牙目前仍致力在经济赶上其它的西欧国家,加入欧盟似乎尚未对葡萄牙的经济产生不良影响,公元1999年的经济成长率达3.5%,这几年在公共建设亦有颇多进展。虽然在里斯本举行的1998万国博览会不甚成功,参加人数不如预期,但筹备过程中改善了里斯本的交通运输,也提高了葡萄牙的国际声势。
重生的葡萄牙在后殖民地时代扮演一个全新的角色,过去几年都在协助过去的殖民地安哥拉及东帝汶(East Timor)寻求和平。公元1999年12月20日葡萄牙同意放弃最后一个殖民地—澳门(Macau),将它交还中国结束442年的统治.
法国行政区划,分为大区、省和市镇。
自2016年1月1日起:
法国本土划为13个大区(之前为22个)、96个省、5个海外省、8个海外领地、2个具有特殊地位的地方行政区。全国共有36568个市镇,其中人口不足3500人的有3.4万个,人口超过3万人市有231个,人口超过10万的市有37个。
13个大区分别是(括号内为2016年整合之前的):
奥弗涅-罗讷-阿尔卑斯(奥弗涅+罗讷-阿尔卑斯)、勃艮第-弗朗什-孔泰(勃艮第+弗朗什-孔泰)、布列塔尼、中央大区、科西嘉、法兰西岛、上法兰西大区(北部-加来海峡+皮卡第)、大东区(香槟-阿登+洛林+阿尔萨斯)、诺曼底大区(下诺曼底+上诺曼底)、新阿基坦大区(阿基坦+利穆赞+普瓦图-夏朗德)、奥克西塔尼(南部-比利牛斯+朗格多克-鲁西永)、卢瓦尔河地区、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
5个海外省:
瓜德鲁普
马提尼克
法属圭亚那
留尼旺
马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