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条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体育新闻

文章内容

马拉多纳 拿波里-地拉拿vs马里博尔

tamoadmin 2024-09-05
马里博尔的历史轨迹1164年,一个名为马希堡(Marchburch,中世纪高地德语意为三月城堡)在施蒂里亚州的文献中被记载下来,最开始城堡建在城市边上的皮拉米达

马里博尔的历史轨迹

马拉多纳 拿波里-地拉拿vs马里博尔

1164年,一个名为马希堡(Marchburch,中世纪高地德语意为三月城堡)在施蒂里亚州的文献中被记载下来,最开始城堡建在城市边上的皮拉米达山上。1204年,作为城堡附近的一个市场,马里博尔被首次提及。1254年,马里博尔获得城市资格。在1278年哈布斯堡王朝的鲁道夫一世击败波希米亚的奥塔卡尔二世之后,城市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分别顶住了匈牙利和克罗地亚王国国王马蒂亚斯·科尔维努斯在1480-1481年以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1532年和1683年的进攻后,马里博尔在1918年之前都一直处于哈布斯堡王朝的控制之下。

马里博尔在1859年前一直属于格拉茨-塞考教区,在1859年6月1日成为拉万特教区的一部分,并成为拉万特大主教的驻地。以卡林提亚的拉万特河命名的教区在1962年3月5日更名为马里博尔教区。2006年4月7日,马里博尔教区又被罗马教皇本笃十六世提升为大主教管区。

1277年,马里博尔的犹太人被首次提及,当时据说城市的四分之一居住的都是犹太人,然而,最可靠的数据来源于1317年,其中提到犹太人聚居区位于城市东南部,在城市犹太居民人数最多的时候,整个犹太人聚居区包括了市中心的几条大街,这些大街组成了城市广场的主要部分。犹太人聚居区拥有一座犹太教堂、一个犹太公墓及一个塔木德教义学校。1410年左右,马里博尔的犹太社区在城市中达到了相当重要的地位。而1450年后,外界环境则戏剧性的改变了:日益增长的竞争与商业危机的一致性导致了对成为犹太人商业成功关键的商业积极性的严重打击。根据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在1496年颁布的法令,犹太人被迫离开自己的居住地,而在移民与商业活动上也增加了对犹太人的限制,直到1861年,法令才被取消。著名的犹太经学家、拉比以色列·伊塞莱因作为卡林提亚、卡尼奥拉和施蒂里亚地区的大拉比大半生都在马里博尔居住。马里博尔犹太教堂是欧洲地区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犹太教堂之一,也是斯洛文尼亚所保存下来的两座犹太教堂之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 80%的城市居民是奥地利日耳曼族居民,而余下的 20%则是斯洛文尼亚族居民,绝大多数的城市资本和公共设施都处在奥地利日耳曼族的控制之下。因此,那时城市的名称是它的奥地利名称,被称作Marburg an der Drau。根据1910年奥匈帝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统计的资料所显示的情况表明:马里博尔市与郊外的斯图登奇(德语:Brunndorf)、波布雷日耶(德语:Pobersch)、泰兹诺(德语:Thesen)、拉德瓦涅(德语:Rothwein)、克尔切维纳(德语:Kartschowin)和科沙基(德语:Leitersberg)五个城镇的居民共计有31,995 名奥地利日耳曼族居民(包括讲德语的犹太人)与6,151 名斯洛文尼亚族居民。而周边地区的居民则以斯洛文尼亚族居民为主,当然也有少量的奥地利日耳曼族居民居住在如普图伊这样的小镇上。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卡林提亚和施蒂里亚的斯洛文尼亚人都被怀疑与奥匈帝国为敌而遭到拘留,使得奥地利日耳曼族居民与斯洛文尼亚族居民之间产生了不信任与怀疑。在1918年奥匈帝国崩溃之后,以日耳曼人为主体的奥地利与南斯拉夫王国都声称马里博尔归属于自己。1918年11月1日,在梅列的兵营,安东·霍利克上校举行了一次会议,会议决定讲德语的城市应当成为日耳曼奥地利的一部分。而参与这次会议的斯洛文尼亚族少校鲁道夫·梅斯特指责了这个决定,同一天,梅斯特被占领城市的组织良好的斯洛文尼亚军团和斯洛文尼亚施蒂里亚国民议会授予少将军衔,而所有的奥地利军官和士兵都被解除武装并被遣返回奥地利。而马里博尔城市议会则举行了一次秘密会议,会议决定不论如何都要尽力回归奥地利,他们并组建了一支名为绿色防卫团(德语:Schutzwehr)的武装,包括近400名装备精良的士兵,对抗前奥匈帝国斯洛文尼亚族鲁道夫·梅斯特少校的武装。在11月23日的清晨,斯洛文尼亚武装解除了绿色防卫团的武装。从那之后,再没有威胁鲁道夫·梅斯特在马里博尔的地位的力量出现。

1919年1月27日,在城市的市场,奥地利日耳曼族居民聚集起来等待美国和平代表团的到来时遭到斯洛文尼亚武装的枪击,使得上千名日耳曼族居民感到恐慌,九名日耳曼族居民被杀,超过十八名居民重伤,而指挥枪击的人则并没有被找出。日耳曼族居民控诉梅斯特的部队在没有任何理由的前提下攻击无辜民众,而斯洛文尼亚族证人如马克斯·波哈尔博士则声称日耳曼族居民率先攻击了保卫市场的斯洛文尼亚士兵,不论双方的理由如何,日尔曼族受害者是手无寸铁的,德语媒体将这次称为“马尔堡的流血星期天” 。

随着马里博尔被斯洛文尼亚军队牢牢控制,城市也完全成为斯洛文尼亚领土的一部分,随着1919年9月战胜国与奥地利之间的《圣日尔曼条约》的缔结,在没有经过公民投票的情况下,马里博尔正式成为了南斯拉夫王国领土的一部分。

1918年以后,绝大多数奥地利日耳曼族居民离开了南斯拉夫王国控制下的马里博尔,包括并不来自这一地区的讲德语的官员,奥地利德语学校、俱乐部和社团都被南斯拉夫王国勒令关闭,即便如此,到了三十年代,城市的日耳曼族居民占城市人口的比重仍然超过了25%,而南斯拉夫王国的民族同化政策也使得奥地利针对卡林提亚的斯洛文尼亚少数民族取了日耳曼化的政策。然而,在三十年代后期,在尝试与纳粹德国建立更好的外交关系之后,奥地利放弃了民族同化政策并显著提高了境内斯洛文尼亚少数民族的地位。

1941年,在南斯拉夫所属施蒂里亚的下施蒂里亚地区,被纳粹德军直接占领,德军在1941年4月8日晚上9点进驻马里博尔。同年4月26日,曾鼓励他的追随者们“让这个地方重回德意志怀抱”的阿道夫·访问了这里,当地日耳曼族人在城市的城堡里举办了盛大的欢迎会迎接日耳曼的领袖前来视察。在占领马里博尔之后,德军开始大批驱逐当地斯洛文尼亚人前往克罗地亚独立国和塞尔维亚,后来又驱使斯洛文尼亚族人进入德国的集中营与劳改营,纳粹的目标是使下施蒂里亚地区在战后重新日耳曼化,许多斯洛文尼亚爱国者被德军扣为人质,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据信已被纳粹在马里博尔和格拉茨的监狱中。纳粹的暴行激发了人民的斗志,游击队被组织起来抵抗纳粹。而在二战末期,盟军的轰炸机对马里博尔这个建有生产大量武器的兵工厂的工业中心进行了系统的轰炸。剩下的德语人口,除了那些在战争期间积极与抵抗组织进行合作的人员,都被迅速的驱逐出了这个地区,时间是1945年战争的末期。

从纳粹手中获得解放后,马里博尔的资本迅速利用它在奥地利附近的地理优势及熟练的劳动力,迅速发展成为斯洛文尼亚北部的交通运输和文化教育的中心。根据铁托的决定,马里博尔与奥地利和意大利的边境不设为“铁幕”,同时向当地的居民发放护照以明确他们的国别归属。

当斯洛文尼亚于1991年退出南斯拉夫时,南斯拉夫市场的失去使得建立在重工业基础上的马里博尔经济受到严重限制,并导致了创记录的接近25%的的失业率。在90年代中期随着中小型商业和工业企业的发展,城市的经济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马里博尔克服了工业危机并看到了城市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斯洛文尼亚2004年加入欧盟,2007年又加入了欧元区并成为申根协议成员国之一,根据协议,在2007年圣诞节这一天,斯洛文尼亚与奥地利边境的哨卡全部取消,边境完全开放。

马里博尔最著名的旅游景点包括12世纪建立的哥特风格的马里博尔大教堂和以文艺复兴样式修建的马里博尔市政厅。而城市的城堡则始建于15世纪。马里博尔拥有15年建立的马里博尔大学和其他许多学校。马里博尔同样也是一种名为grapevine的舞蹈的发源地,在当地,这个舞蹈被称作“Stara trta”,有超过400年的历史。马里博尔也是斯洛文尼亚球队NK马里博尔队的所在地,他们参加了1999-2000赛季欧洲冠军杯的比赛。

每年一月,位于城市郊外波霍列山脉山坡上的马里博尔波霍列滑雪中心举办阿尔卑斯滑雪世界杯(斯洛文尼亚语:Zlata lisica,意为金狐狸)女子高山滑雪障碍赛和高山滑雪大回转的比赛。而每年六月,持续两个星期的音乐艺术节在这里举办,上百名音乐家、戏剧家和艺术家在这里登台表演。

马里博尔在2000年的时候被命名为阿尔卑斯城市。2012年马里博尔同葡萄牙的吉马良斯一起被选为欧洲文化之都。马里博尔同时也是2013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的主办城市。